标签:
转载 |
这是2013年12月完稿的一篇旧文,在新浪发了上篇后就一直提不起劲来把它贴完,
心想《汉服归来》都出版了不发也罢。但转念一想也不对喔,
我这是从个人的视角来叙述这场运动的,还是发完吧。
2003年7月21日 22:22青松白雪《自己做的汉服》上襦下裳均为自己设计,自己裁剪,缝纫。内之深衣(袍)与腰带为购置。帖文短短数语加上那张对镜自拍照片,神秘而经典。
发表于2003-11-27 23:26:00《如果汉服从今天起至某天恢复了,他代表著什麼》的帖文中他说到——在这次的汉服复兴热潮中,我相信不论多久,我们都会胜利,但是这个胜 利将不同以往,不会属於某个英雄人物,不会有像汉武,唐宗,岳飞,于谦,史可法这样的人物,青松白雪,信而好古,壮志凌云都不会是英雄,胜利不属於他们, 这次的胜利将属於中国人,尤其是汉人,因为将会是所有人的点点滴滴造就成汉服的恢复。
青松说得好,是所有人的努力造就成汉服的恢复,胜利是属于中国人!
2003年7月24日信而好古在汉网发的第一帖《深衣制作过程》当 时他已经自制有深衣,因不会发图而未传照片。根据《礼记集解》、《礼记集说》、《深衣考误》、《乡党图考》等文献,近日鄙人制作深衣一件。过程大致如次。 同日还发表了《华夏男子束发方式之一》。2003年7月31发表第3帖《恢复华夏衣冠当从深衣开始》等深衣制作过程,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汉网第一篇教网友做 汉服的帖子。
2003年8月22日逸秋的《还我汉家服,归我汉家魄》于悲怒中作就,这是第一篇真正意义上为恢复汉服运动进行宣传的文章。
2003年12月7日龙鼎天帝发表《大家欢迎复兴汉服"老前辈",俺的老战友"华夏血脉"兄!》这个帖子从开帖之日起至2004年10月底,各路网络英雄云集,畅谈在早期网络宣传启蒙过往事件。阅读此帖,我们可以对汉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作大致了解。
2003年12月18日18:蓝太阳发表《____焦点网报道:首家"汉装"社区亮相京城》最近,位于泛CBD双井地区的新楼盘石韵浩庭打出了全国首家" 汉装"社区的概念,以"汉装"作为形象代言的中国风格社区。冬季房展会上,免费赠送100件"汉装"睡衣,身着各款"汉装"的模特现身该展会现场。
2004年1月中旬该项目投资商又搞了一次研讨会,与会学者、诗人与房地产开发商共聚一堂,身穿“汉装礼服”,共同打出了“中国世纪、文化复兴”的口号。 云加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梁晓华、著名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清华大学教授、博导蓝棣之、北京大学博导王岳川、中国人民大学文艺思潮研究所所长周忠 厚、《新诗界》主编李青松、诗人谯达摩、海啸、云加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助理尹郁等人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人士都穿上了由主办方提供的汉服。这是恢复汉服运动起 步阶段第一家打出汉装社区的房地产商。
蓝太阳本人则于12月7日穿汉装开车行程30多公里去某公司和工厂办事,亲身实践。
2003年12月25日采薇作坊发表我们今晚穿了汉服逛街[贴图]今天我们去参加一个颁奖典礼(武汉首届国际动漫展第一名),大家穿了汉服,吸引了全场的目光。事后觉得还不够过瘾,走上繁华的街道教育了一大批人。
采微作坊员工穿汉服上街
2004年1月1日汉网首次组织的汉服活动,主题为“还我汉家服,归我汉家魄。”地点在深圳市荔枝公园和清苑,参加人员:大汉、晨澍、汉流莲、露莎、华章 汉韵、淡烟疏柳(穿汉服4人:大汉、晨澍、露莎、淡烟疏柳)、赤松子、百合花、扬帆、无用的阿吉、HSWHSW漠漠女子、桃夭、hanfu等近20人。形 式:上午室内活动,由晨澍主持并宣读了“汉服三百六十年祭”,汉网站长大汉和版主兼宣传组长晨澍分别做了“汉服的发展历史和特点”“恢复汉服运动回顾”等 演讲。下午户外宣传及汉服展示。
晨澍宣读“汉服三百六十年祭”祭文
参与活动的部分网友
由于职业习惯使然我至今仍保留有十年前汉网首次聚会的影像和纸质资料,包括:汉网活动公告、逸秋撰写的“还我汉家服,归我汉家魄”和“汉服三百六十年 祭”,万壑听松撰写的“汉服概念及复兴意义的研究”,“我们的汉装是怎么消失的”,林思云撰写的“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转眼十年过去了,纸质虽然泛 黄,但重读这些文章仍然让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2004年1月2日hanfu发表[讨论帖]《汉服是走平民化还是走贵族化发展之路?》昨天我有幸参加了深圳汉网网友聚会,想起这个议题:
一般来说,汉服走贵族化的路能显高贵,典雅,精品气质,但难免脫離大众,特别是在目前,也许会阻碍汉服的发展;走平民化的路推广的速度确实会快,确实符合大众需求,但又难免使汉服走向庸俗化的可能,想起台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就不免让人担心。各位意见如何?
万壑听松 :我希望人人穿汉服,是平民化……
但我更希望人人都能以自己的民族服装为贵、为荣,这是贵族化,我觉得不矛盾。
2005年1月22日,来自上海、北京、河南、天津、济南、杭州等地网友约35人在上海聚会,期间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周秦汉唐文明大展,因人数较多为免麻烦还专门请了导游带队。是为全国首次区域性网友聚会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从澳大利亚、阿根庭回国的网友青松白雪和莲竹子也参加了活动。青松白雪首次在照片中露脸。
2005年2月6日广东卫视来深圳采访,地点在深圳荔枝公园,参加人员有汉流莲、雪莲、流汗及百合花、晨澍夫妇六人。
2月27日(京、粤、沪三地联播)由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广东卫视联办的《城际特快》栏目播出了汉服专题片《谁人穿汉服》,对京、沪、粤三地汉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报道,拉开了国内电视媒体正式报道汉服运动的序幕。
2005年2月8日,乙酉年除夕邀请网友天涯在小楼和晨澍夫妇和我们全家一起,在深圳市大梅沙海滨吃年夜饭,饭后8时许返回市区到设在爱国路的深圳市第24届迎春花市行花街宣传汉服。当值勤的警察知道我们穿着汉民族传统服饰过年时,伸出大拇指说:好!与甲申年只有两人穿汉服相比,这次穿汉服的人数多了3倍多,而且又是年三十晚上,花市人如潮水,宣传的效果特别好。
2005年2月10日,带上赶制好的汉服回到梅州老家,并亲手为父母穿上汉服,父母激动不已,不停地说:我们赶上好时候啦,还能在有生之年穿上自己的祖宗衣。当父亲穿上汉服后便郑重地告诉我们,百年后他要穿着这套汉服下葬。
2005年3月24日“汉服 运 动的宗旨是什么?” 汉唐神韵 编辑于 2005-03-24 15:21(文章可供参考)
总的来说,就是要让社会知道,汉族有自己的民族服饰,那就是“汉服”;让汉服重归“民族服饰”的历史地位、稳定地存在于当代社会生活并且不断发展。
宏观目标:正本清源,让汉服回归汉民族服饰地位,并得到举世公认,起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具体目标: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让汉服得到继承和发展。
最低目标:汉礼服的恢复和永续存在;
最高目标:让汉礼服在传统节日、庆典、文化场所、礼仪性场合永续保存;尽最大可能使汉服常服与现今既有服饰一起被社会普遍接受、共同发展。
2005年6月张梦玥(溟之幽思)撰写的汉服论文《汉服略考》,在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80期)上发表。
2005年7月17日穗深港网友深圳小型聚会。
2005年8月宋豫人的“大明北上学习使”是对沈阳“纪念清军入关及炒作满汉大战”的一次有力还击。25日至28日在沈阳。
2005年11月17日宋豫人于郑州启程南下,于25日抵达深圳27日深夜离深赴海南凌晨三时抵达海口市,于当日下午抵达三亚,去了天涯海角五指山等处12月5日因台风关系坐轮渡回到了大陆。宋豫人先生从此开始了他持续几年的北上南巡宣传汉文明行动。
2005年8月25日上午,我和雪莲穿汉服参加市博物馆深圳建市25周年实物展,被各路媒体记者包围,当晚上了深圳卫视新闻、深圳新闻网。
2005年8月26日《深圳晶报》头版图文报道。
2005年9月 《中国新闻周刊》专题:汉服先锋——共推出四篇文章,图文并茂地对汉服运动作了报道,这一专题报道在当时对汉服运动而言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专 题内提到汉网时任管理员李敏辉为“汉服”精神领袖,由此引起了汉网内部重大争议,此一事件对汉网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忧……
2005年9月20日上午9:40时至1:30时,在家接受香港《南华早报》驻北京记者刘肇熙采访。10月9日《南华早报》刊登In a search for cultural identity,clothes definitely maketh the Han尋覓文化的象徵,服裝絕對是漢图文报道
刘肇熙记者还寄来一份电子版报样。
ufe
2005年10月1日下午,我穿着汉服去深圳华强北血站捐血200CC。当天的帖子是这样记录:10月的深圳仍然骄阳似火酷热难当,下午我穿上汉服来到华强北血站捐血。这次捐血,是为十年前开始的第一捐血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05年10月4日,全国四十多位汉网网友齐聚北京怡青泉茶艺馆参加汉服知识竞赛。【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漢网首届漢服知识竞赛 项赛事分初赛,复赛,决赛三轮演进至于决出冠军全国四十多位汉网网友齐聚北京怡青泉茶艺馆参加汉服知识竞赛。本次网友在京城聚会和汉服知识竞赛,都进行得很顺利。3日网友们出席了汉服知识竞赛并游览了景山,天安门。4日,我们高举着印有汉网的旗帜,参观了明陵,并祭拜明成祖。5日还有网友去八达岭长城。活动期间,网友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分发了大量的宣传材料,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
2005年10月5—7日,利用国庆假期教女儿雪莲制作汉服,从制图开始到裁剪、缝纫、整烫全套工序,完成一套深衣的制作过程。
2005年10月10日江南秋水发表【有服章而无礼仪无以称华夏】
2005年10月30日白桑儿发表〈G4出击汉服再现广州北京路〉今日下午,在广州人气最旺的北京路上,广州电视台《活在广州》的记者对广州汉服运动(记者语)的参与者们进行了采访。
2005年11月1日《民族论坛》人文新刊汉服专辑:中华崛起 汉服熠熠 共16个 版面的专题其中视觉:汉服熠熠(图片整理:章子羽),见闻:汉服先锋,不仅仅是勇气(阚金玲),品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苏轻箬),记忆:一个族群绵延 千秋的记忆(姚渊),记录:与汉服的不解情缘(方一苇)图片提供汉流莲。作者按顺序为:老狐狸张丛兴、万壑听松、天涯在小楼、逆流、天涯在小楼。本专题杂 志策划:菊子执行:依孜。依孜说:章子羽从始至终关心、指导了这个专题全过程。
图片为杂志封面
2005年11月27日
上午,我和七位网友陪同宋豫人去东门步行街宣传汉文明,同时接受深圳晶报记者邓妍采访,下午转至华强北继续面对汉家族人做宣传。东门步行街和华强北商业街
是深圳繁华地段,商铺密集人流量大与族人面对面交流效果明显,我们每到一处就会吸引一大群人过来,于是宋先生就开始向族人宣讲,宋先生的一句名言是:我是
汉族人,穿着汉家衣裳,行走在中华大地上,向自己的族人宣讲汉家文明,这是祖先赋于我们的权利。
2005年11月28日《深圳晶报》对汉服首次正式报道:着的是汉服岂是“大长今”
2005年12月7日上海申江服务导报对上海的网友做了一个专题报道
2006年1月7日东门、好素斋,我们一行前往夏完淳墓地,对墓地进行清扫工作。这是汉网第一次举办正规的祭祀活动。青松白雪在澳大利亚为我们设计了祭服,大汉之风为了制作祭服忙得嗓子也哑了乙酉腊八,天寒地冻!数十壮士,松江祭夏!
今年上海的冬天特别冷,早在去年12月4日就已经早早入冬。今天,上海郊区松江的最低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下5度,来自全国各地的汉网网友相聚松江,为了同一个目的----祭祀华夏民族英雄:夏完淳!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让更多的家族成员在新年期间穿上了汉服,当我的公公穿上汉服时这样说:这身衣裳就像久违的朋友,感觉穿了她许多年似的,自然舒适。公公也表示百年后要穿汉服见祖先,14年10月当公公辞世时,我也遵照他的愿望,让他穿上汉服下葬。
2006年春节在小区门口拍的这张照片显得很喜庆。
2006年2月26日下午组织汉网广州深圳网友荔枝公园活动,参加人员:大汉、汉流莲、华章汉韵、蓝色光弦、华夏明珠、王克愍夫妇、大汉苗裔、龙舞、冷月无声、东方苍龙、落叶满阶、连三之吉、白桑儿、陈汤后人、陈琳娜(紫色嫣然)。晶报记者邓妍、张定平全程参与做专题采访。
2006年3月1日《深圳晶报》文化周刊/视野专题:《汉服让我们重温传统》-中对“汉大姐的汉服生活”作了较详细介绍,因此我也成为首位被媒体报道穿汉服过日常生活的人。
2006年5月20日上海网友丁萧寒夫妇着汉服在上海市虹口区民政局领取结婚证书。他们也许是2003年汉服恢复以来,第一对将汉族民族服装展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结婚证书上的新人。东门如是说。
2006年5月31日我和雪莲带着一箱汉服,前往深圳大学协助延章、崔占兵等同学组织的端午节汉服活动。
2006年6月1日《深圳晶报》报道:深大学子端午着汉服祭屈原
同日《深圳晚报》报道:深大学子穿汉服派粽子
2006年6月25日去广州白云山参加汉服活动,参加人员,我和王克愍来自深圳,彭涛从英国回来,主要是广州地区的网友,广州美院来了几个学生,白云山这次的活动是我第一次和小钟见面。有南方日报记者参与活动并做现场采访。
2006年6月26日《南方日报》报道:汉服突现白云山
市民疑拍戏
2006年7月18日孙异发表《重回汉唐 最新版 欢迎传唱转载》原创帖,自此后唱〈重回汉唐〉是各地的汉服活动的必备环节。
2006年7月30日华章汉韵开车送雪莲、落叶满阶、野有蔓草等4人前往广州文化宫参加汉服知音贺七夕晚会,并带去多套汉服供网友展示使用。利用文化部门的舞台来向观众展示汉服,是广州网友的首创。
2006年8月16日上午在家接受凤凰卫视资讯台出镜记者沈宇、摄影记者陈衡采访,当天晚上七点档新闻报道播出,沈宇送了一张光盘可惜无法读取。
2006年9月23日下午组织海滨公园活动,参加人员:汉流莲、凌龙、欲仁欲至、唐纬、延章、心情等12人,与族人互动交流,《深圳晚报》记者杨端端现场采访。
2006年9月30日下午前往西丽大学城协助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网友唐纬完成学院《国庆中秋晚会》汉服板块的礼仪着装。网友糖糖专程从广州送汉服到哈工大研究生院,并花三天时间教同学们排练汉舞《踏歌》,为这台晚会添彩。《南方都市报》记者秦鸿雁到现场采访。
2006年10月2日《南方都市报》深圳新闻/特别报道:贺中秋广深网友凑汉服
粉丝特写:深圳网友汉流莲,三年来只穿汉服。其中有部分内容弄错了对象,将我送给父母的汉服错写成公公婆婆。
国庆节前赶制了一套汉服,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外甥女,在国庆假期全家穿汉服参加外甥女的婚礼。经过几年的宣传,大部份深圳市民对汉服已有了解,很庆幸婚礼的司仪也是其中的一位。我们家族的第四代也穿上汉服参加婚宴。
2006年10月7日宋豫人陪同马来西亚郑先生到山东祭孔现场观礼,郑先生是马来西亚较早关注全球汉服运动人士,通过汉网认识了江志发、李振河、陈绪星、郑美蓉,从而促成了宋豫人先生到马来西亚交流考察,并催生了华夏文化生活营。如今华夏文化生活营已经成为马来西亚汉服运动的品牌活动,郑先生的助力功不可没。
2006年10月20日晚上八点“万壑听松”(阚金玲)夫妇在杭州西湖青年旅社举办正昏礼,赞者侍者分别由网友宝马儿、寒音馆主,清箫、清清、老夭、猫、铁血中华等担任。
2006年10月29日“曾德纲”(施扬)夫妇在上海举办正昏礼,赞者侍者分别由网友青松白雪、大汉之风、东门等担任。
2006年11月12日
洪亮、摽有梅夫妇在上海举办周制婚礼,赞者青松白雪,东门等上海网友均有参加。
前后不到一个月在江南地区举行的以《周礼
士昏礼》为蓝本的三场正昏礼,在当年的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示范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在接下来几个月里,一场接一场的正昏礼在全国各地陆续举行。11月底杭州网友“时间的味道”夫妇的正昏礼举行,昏服的设计是青松白雪,由新娘亲手制作。因此,“时间的味道”是第一个自己亲手缝制昏礼汉服的新娘。人民网了作图文报道。
12月17日杭州网友宝马儿、寒音馆主等人又为另一对新人操办正昏礼,第二天〈钱江晚报〉图文报道出街。
他们五对的昏礼图片是我当年一张一张在汉网论坛帖子上收集而来的,至今仍然保存在我的电脑里。
20062006年10月21日晚深圳群艺馆古筝音乐会,有网友穿汉服演奏古筝,广深网友齐聚深圳助阵,并协助参加晚会弹古筝的一对新人现场派发喜糖。深圳:汉流莲、凌龙、保尔、延章、贤龙、小红女、求胜、威威等10人,广州:白桑儿、糖糖、子梁等6人。22日上午应王克愍之邀,汉流莲、保尔、延章、光弦等人前往盐田沙头角聚会,并在盐田区委中心广场宣传汉服。
2006年10月29日汉流莲、雪莲到笔架山公园,参加由保尔、丁咚组织的重阳登高活动,近20位网友穿汉服《南方都市报》记者秦婴摄影黄宇现场采访。
2006年11月4—5日深圳市第八届传统武术比赛,于在市工人文化宫体育馆举行,有深港两地64个团体2000多名运动员参赛,两天来有40多人次的深圳网友牺牲休息时间,从关内外赶到现场为汉服张目为凌龙加油,虽然我们的人数在几千人中微不足道,但是,我们有上至70下至5岁的族人穿上自己的传统民族服装,为仅有的一位运动员加油助威,的确成了这次比赛的一道亮丽风景,引起了很多身穿马褂的族人关注。而凌龙也不负众望,夺取了青年组个人项目一等奖。
2006年11月中下旬,19、24、25日全球汉服报道第一人——老狐狸张从兴一家返大陆省亲,进出境期间在深圳作短暂停留。汉网站长大汉和我分别宴请了他们全家,汉流莲、华章汉韵于25日陪同张从兴一家去梧桐山拜访梧桐画院主人和我愿无穷。这是老狐狸第二次来深圳,去年四、五月间他出差大陆公干还特意来深圳,当时他是为策划《中华崛起汉服熠熠》的专题而来。而这次是携家眷省亲,尽管如此,但我们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汉服运动……
2006年12月3日凌龙、丁咚等组织的梧桐山汉服登山活动,有深圳东莞两地网友近40人参加。在泰山涧休整时凌龙等几位网友打太极,其余网友则与游客互动交流,这是首次有东莞网友到深圳来参加汉服活动。
时间来到了2007年2月4日,是日立春,我和流汗参加保尔、凌龙、丁咚组织的中心公园汉服宣传,与市民交流互动,共有20多人参与活动效果不错。
2007年12月29日首次以“汉服深圳”的名义参加深圳市第二届公园文化节,向公众作汉服展示、笄礼演示等。是次活动的召集人为保尔和凌龙,蓝色光弦、望故子、求胜、沉鱼落雁等46人参加。
2008年01月27日《盛
装迎新年》中国汉服之夜于珠海电视台录制,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本场晚会立意新颖,引来各方关注。由来自广州广汉会的白桑儿、糖糖负责带队、深圳等地的网友
也专程赶来参加晚会的录制,并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汉礼服,与珠海市民共迎新春。晚会有两对新人身着汉服行汉礼、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百合花、梓南、流汗负责
婚礼板块。晚会首次以征集到的来自四川、深圳、广州以及海外网友精心录制《汉服拜年》短片向全国观众拜年。同日《珠江晚报》题为:珠海春晚
汉唐风劲
作了报道。本台晚会于年二十九晚正式播出。
2008年2月9日大年初二梧桐山鹿鸣学堂,汉流莲、小钟和逐雁同学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让学堂的老师和孩子们穿上汉服过新年。
2008年2月16日年初十米国露城,我们穿上汉服参加华人新春团拜晚会,坐在一旁的是来自山东青岛的夫妇,见到我们身上的汉服时就说似曾相识,于是我便给他们简要地讲了汉服消亡史及恢复汉服运动,第二天大哥大姐特意跑到我们住处,对我说今天他们希望能够穿上汉服留影。
2008年4月下旬宋豫人先生首次赴马来西亚参加第一届华夏文化生活营,在离境前于深圳短暂停留,期间我和凌龙陪同宋豫人先生去深圳南头古城赤湾宋少帝陵等处考察汉家信仰体系(天地人)在南方民间的遗存,以便在南洋考察时作个参照。4月23日我们去了南头古城关帝庙、信国公文氏祠、赤湾宋少帝陵、赤湾天后宫,宝安西乡临街商铺等地。我在03年11月
来赤湾天后宫时就注意到了这里的土地神位多出一个土地婆神像,而且土地婆神像上衣已经满化,于是带着宋豫人前去考察,宋先生指出这种现象表明情况已经很严
重了,我们再不努力无数先烈为之献出生命的汉家服饰将彻底消失。考察后宋豫人说南方民间的汉家信仰保存得比较好,但是缺了天官的神位。5月初宋豫人先生返回中原时却带回来一个好消息,经考察南洋民间的汉家信仰体系,天官、土地、祖先牌位均保存完整。
2008年5月初赴江南,这是我参加汉服运动几年来头一次走出广东,2号和杭州网友宝马儿、清箫、清清、老夭、铁血中华等去扬州梅花岭史公祠祭拜史可法先烈,然后在附近游客人流大的地方做宣传。4-7号赴宁波、杭州岳王庙祭奠民族英雄张苍水和岳飞。在杭州期间与寒音馆主等十多位网友餐叙,自从03年网上认识以来这是我们首次相会,当面与杭州的各位君台交流真是获益良多。
扬州梅花岭史公祠
2008年8月6日汉服深圳组织端午节活动——上午莲花山祭屈原,下午深圳市图书馆市民大讲堂汉服演讲及展示活动,整天的活动有超过60人参加。“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是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广电集团、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联合主办,深圳图书馆承办的大型公益性文化项目。汉服深圳团队通过与官办机构的合作,利用这一平台向市民宣传展示汉服,唤醒更多的族人做了有益的尝试。
2008年9月14日汉服深圳南山书城中秋活动,汉服汉礼展示、汉舞、汉乐及诗歌朗诵。
2008年10月5日 大汉之风黄海清在无锡掌箍阎崇年,引发公众对于“康乾盛世”、“阎崇年的清朝历史观”、“中国学术界话语霸权”的思考与讨论。
北京满学会会长、百家讲坛主讲之一阎崇年,2008年10月5日在无锡新华书店进行签售时,遭黄海清(网名“大汉之风”)掌掴。随后,无锡警方对黄海清处以拘留15日,罚款1000元的处罚。
2008年12月31日珠海拱北汽车站举行“汉服古韵迎春运晚会”,汉流莲组织深圳网友凌龙、中和、可名四人前往珠海支援并协助百合花,给参与汉服汉礼展示的人员作指导教习。这是首次由国有企业工会出面举办的以汉服汉礼经典诵读为题材的迎春晚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9年1月己丑新年除夕,全家穿汉服逛迎春花市,年初一到博罗柑桔场,年初三梧桐山得谦学堂琴会,年初十梧桐山“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第一次见到了网友“青松白雪”,他一如以往的腼腆低调,我找遍电脑的每个角落居然没有和他的合影。元宵节流汗还亲手制作了一对柚子灯应节。
2009年3月20日明华堂正式在新浪开博客25正式发布新作品。面料纹样及子母扣按传统工艺自主研发复原,款式亦然。
2009年3月28日汉 流莲在新浪博客及各汉族论坛发表《明华堂的重大突破》一文,支持叫好的比例多于质疑,而质疑的重点就在于对我们复原的面料上。其实,我们团队经过几年的努 力,“四合如意云纹”、“缠枝莲纹”、“缠枝葡萄纹”、“遍地如意云纹”、等一批丝绸和“花卉缎地遍地如意云纹五谷丰灯织金裙襕”等一批织金暗花缎,在世 面上消失了将近二百年之后,终于得以重现。也使得这一传统工艺重新复活,并换发新的生机。这一事实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
2009年4月12日下午四点我在深圳市燕南路老房子餐厅宴请从英国归来的网友——杨娜一行四人,深圳网友有凌龙、求胜、衿梦起、蓝色光弦、流云等共十位赴会。餐前茶叙交流对汉服活动的感受和设想,受益良多。
2009年11月14日米国得州卡城举办世界公园文化节,中国留学生团体组织人员穿民族服装参与活动,雪莲穿汉服代表汉族人展示华夏传统礼仪。
2010年6月16日汉 服深圳组织的端午节活动,我们一家三代六人参加,并在锦绣中华园区内举行了抓周礼。这次的端午节活动是汉服深圳与锦绣中华园区进行的首次正式合作,今年元 宵节曾经试验性的在园区举办过活动,目的是为长期合作做探索。活动形式为在园区景点设固定摊位,将端午节的传统礼俗——刺五毒、悬艾草、佩香囊、沐兰汤、投壶等呈现在游客面前,引导游客参与到传统节日礼俗中来。经过互动让游客体认传统节日的内涵,以使逐渐远去的传统节俗重新融入现代社会,达到既宣传汉服又复兴传统节日文化的目的。今年有75人参加活动,截止2013年增加到200人,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利用景区的固定场所在传统节日里以市民游客互动,倡导穿汉服过传统节日,这可以说是汉服深圳团队的又一创举。
2011年7月9日我 受马来西亚汉服运动之邀,作为授课老师参加马来西亚汉服运动于吉隆坡举办的第一届汉服裁剪课程,这是马来西亚史上首次以公益形式成功举办的同时也可能是全 世界第一次的汉服裁剪课程。这项由马来西亚青年及体育部主摧,青运大城堡花园支会主办和隆雪陈氏宗亲会(陈氏书院)联办的裁剪课程旨在复兴华夏衣冠,重建 华人民族服装的产业链。
授课内容为《汉服基本形制与裁剪制作》,此后各届的课程均以《汉服基本形制与裁剪制作》为主。
图片为第一届汉服裁剪课程的报道剪影。
2011年8月20日汉流莲、蓝色光弦着汉服到深圳罗湖体育馆观看大运会篮球比赛。
2011年8月30日浙江象山影视城探望在一个剧组做礼仪指导的干女儿“翾儿”,网上认识快十年了,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在汉网收获了好几个干儿女,难得她坚持走下来了,很有毅力。年底翾儿应深圳卫视之邀带着作品来深圳录制节目,我们再次有了见面的机会。
2012年8月底到9月初,再次受邀参加马来西亚第五届华夏文化生活营和第二届汉服裁剪课程。本届汉服裁剪课程在吉隆坡陈氏书院举行。
这一年我和雪莲正式参与到刘帅组建的中国装束复原团队。很庆幸自己身上流淌着祖先的文化基因,在解构、重构、复原过程中能够与先祖们作精神沟通,让我乐在其中。(团队分别于2014年1月和2014年12月出版了作品《中国妆束》、《汉晋衣裳》。)
2012年12月下旬穿汉服下乡,分别去了福建龙岩永定和广东梅州乡村。汉服运动进入第十个年头,汉服宣传基本集中在城市,而广大的乡村却暂时未有顾及。壬辰年冬至后,我和夫君来到了福建的永定高头乡高北村,这里有闻名于世的客家土楼——承
启楼,土楼景区内有来自各地的游客,最重要的是土楼里还居住着汉家族人,他们都是我们的交流对象。承启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正好跨越了削发易服惨绝人寰的
年代。在两地乡村与族人交流互动过程中,那些坚守在乡村的孩子们,他们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一样有着天然的认同感,绝大多数族人能够有所醒悟,都说原来你们
穿的是祖宗衣裳,难怪这么亲切哪。
2013年6月27日上
午在深圳市百花小学举行福田区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成果展示,深圳市绿洲小学四年一班的学生们,在这一活动的选题是:汉服学生服。孩子们利用一年的课余时间
做调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所选课题《关于推广汉服式学生服的研究》,在模拟听证会现场孩子们穿上自己设计的汉服式学生服上台展示和答辩。这是公办学校
首次有小学生自觉对汉服运动的参与和研究。2013年6月28日《深圳晚报》以《学生写调研报告设计汉服校服
》为作了报道。有民族自觉性和责任心的孩子们是华夏复兴的希望所在。这是公办小学首次有学生自觉对汉服运动的参与和研究。
2013年9月下旬,受邀参加马来西亚第六届华夏文化生活营和第三届汉服裁剪课程。本届汉服裁剪课程在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举行,有教学专用缝纫机,为学员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环境。
2013年11月8号王闻达先生所著《闻达省思录》由东方文化出版社式出版发行。此书是闻达先生专为汉人而写,亦是海内外首部以兴汉为主题的专著。全书为正体字彩色套印,开本为32K,彩页为35页,黑白内页 276页。
近年来,汉民族传统婚礼、成人礼等礼仪受到广大年轻人的热爱。
这 场由民间自发的恢复汉服运动,能够持续深入地进行,得益于互联网的兴起,也得益于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更有赖于年轻一代的自觉和担当。如雨后春笋般涌 现的汉服社团,让汉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从而被更多的民众认识,其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汉服商家由早期的兴汉人士经营到服装界人士的加入,应运而生的汉服 产业链正在形成。
今年是汉服运动十周年,从中原到海外的全球华人,在这十年间逐渐觉醒,纷纷参与到兴汉救族文化辛亥中来。马来西亚汉服运动在这场民族自觉中表现得特别出色,成为除中土以外最大的民族复兴团体。
2013年12月汉流莲
终于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