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贴】 小曲 , 入字底 , 短曲裾, 八字袖 , 接袖 , 前中缝 , 袖长 , 宽腰带(腰封)
护领 , 影楼装 , 布料 , 立体裁剪 , 汉服时装 , 汉元素时装 , 魏晋风
诸于与绣镼 (荷叶边, 蕾丝边效果) , 斗篷 , 汉服吧中各种谣言
汉服的形制 , 形制是什么?, “失敗告終” 的日本衣冠复兴运动
“汉服吧” 各种幼稚谣言横行, 同袍 hanfucentury 为了澄清谣言 , 【转贴】各种科普贴,却被“莫须有”封禁。同袍寒心,造成汉服吧如今凋零, 呜呼!老吧主(溪山琴况)心血被毁。
下面是收集同袍 hanfucentury 在 “汉服吧” 【转贴】各种 “科普转贴” :
【转贴】 汉服与时代的适应性 ----- 老吧主(溪山琴况)
汉服的袖长 “回肘” 其首要的条件是 :
必须要不介意
“回肘”
带来的不方便。
下面是 汉服吧 老吧主(溪山琴况)对
“汉服复兴”
袖长之观点:
http://tieba.baidu.com/p/45226273 ----- 老吧主(溪山琴况)
( 注 :这个老吧主(溪山琴况)的帖子链接, 如今居然被 “汉服吧” 列为 【非法内容】,被禁止引用)
.....我比较赞成汉唐神韵兄所提出的多层次多谱系发展汉服的构想,我觉得这是个比较好的思路。(可见:[理论原创]
论汉服“改良”与否之争与
“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
构想
: http://post.baidu.com/f?kz=25203572 )
下面是选录 老吧主(溪山琴况) 所赞成的 “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
文章的其中一部分:
“....汉服从来都是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汉服也不例外.......
.....在 "形制上部分生活化"
(比如
"袖长不必回肘"
.....
.....在做工、面料上采用现代工业技术,降低成本。
这样发展而来的现代汉服,其地位将与 各民族的当代民族服装相当........."
“袖长不回肘”
就自然成为
“八字袖”,
这也是現在
“八字袖”
之所以流行的原因。
汉服当然要尽量保存
“形制”,
但是
保留
“形制”
的大前提是:
“形制”
不能阻碍汉服复兴 !!!
汉服 生活化,生活 汉服化, 才能汉服 普及化,复兴化。
所以,
溪山琴况 (老吧主) 於是对现代汉服早就有了一种前瞻性策略,
溪山琴况 (老吧主) 对
“现代汉服”
的理解,洞若观火,
对
“改良”
早有预见, 故在早期就十分支持 : “形制上部分生活化":
把形制袖子改短 主要目的是要把 汉服方便化,生活化, 这样 “现代汉服” 才能普及化,复兴化。
更何况, 自古就有 “八字袖”。
六朝雨花台俑
--- 典型八字袖
回肘要求是针对周制深衣的,不针对其他服饰。
且即便是深衣制,古人也没完全遵循。
从周代文物看周制深衣很可能周代人就不怎么遵守,后世朝堂更是边用边改。
可能只有东汉经学家,宋明儒生才尝试严格遵守。
深衣制尚不遵循,非深衣就更加了,虽汉服袖子多较长,但不同时代不同款式也有不同。
半臂肯定短,晋宋明均有单穿半臂的,如果说这不正式,那么西汉仪仗队有七分袖,
而南北朝袖普遍大而短,南北朝的八字袖看起来挺好。
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
只有黑子才会这么瞎说,很遗憾,一些无知的同袍也会跟着黑子这么瞎说。
【转贴】 大家只是 “掩耳盗铃” !!!!----【汉服大讲堂 第一期】----- 齊魯風
【汉服大讲堂 第一期】 汉服复兴第四阶段与大汉服理念
------ 齊魯風
http://tieba.baidu.com/p/3868834037
同袍 【问】 : 有很多吧友说汉服应该改良, 还是坚持形制不变, 请问先生怎么看?
齊魯風 【答】 :其实圈内的汉服已经在传统基础上改变很多了, 大家只是掩耳盗铃吧
不愧前辈风范, 道人之所不敢道。
“一针见血”
就把那层非理性
“可怜兮兮”
丑陋的窗户纸捅破,
直白道出 : 如今
“掩耳盗铃”
的现实状况 !!!
请问诸位同袍 :
这种
“掩耳盗铃”
的现实状况 应该如何纠正 ???
您选择坦然面对
“现实状况”,
还是选择 : 继续做
“鸵鸟”, 继续 “掩耳盗铃” ???
请问诸位同袍 :
您有没有想过: 继续非理性 “掩耳盗铃”
其后果会是什么 ????
【转贴】改造(改良)汉服,义理上我等是庶人,可以随宜 ---【汉服大讲堂 第二期】--- 笑非
【汉服大讲堂 第二期】 汉服与礼制 ------- 笑非
http://tieba.baidu.com/p/3991646742#74304579213l
同袍 【问】 :笑非先生说汉服需要改造,那么如何看待 改良(汉元素)党的只为方便,完全不顾形制(基本除了交领右衽看起来就是件T恤).....以及针对 形制党(包括我)的先把所有形制复原,再进行改良。
笑非 【答】 :
改造汉服,义理上我等是庶人,可以随宜。
现实讲,
大家脱了礼服,难道要换上胡服T恤挤公交吗?
如果能产生共和国汉服,哪怕就是个交领右衽的T恤,
从最初汉网的立场看, 那就是莫大的成功了。
这一步如果成功, 后面正规汉服必将重新进入礼典。
我所以谈礼制,是希望把精力用在礼仪相关的衣冠上(这工作已经完成了),
其他边缘形制,诸如周时斜裁了,方领了,明朝水田衣了,
不必深究。
更不必说 非得把这些都弄明白(有些就是弄不明白),然后才能改良。
而且研究服饰然后就改良的思路,
也太学院派了,
好像搞那些边缘服饰就是为设计师提供灵感和权威性一般。
改造来自生活,因为汉服是活的。
周朝要袒袭,所以腋下必须宽大,后人没有那个礼仪,就不若收一下。
礼制服装是载於典礼的,不容变革,只有装饰细节可变。
但一般改良就是看如何方便。
【转贴】 “接袖” “前中缝” 都不是 “形制”,何必 “迷信”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中缝”
有
“前中缝”
, 和 “后中缝”。
礼制说的是
“后中缝”, 不是 “前中缝”
但是, 有些人却不知出于什么目的,
胡乱瞎弄把它吹捧, 甚至 “迷信” 成为
“形制”
如果是明朝款式汉服保留
“前中缝”,还说的过去。
但是,
以前的汉服
“前中缝”
就根本是无所谓的。
“接袖”
和
“前中缝”
都不是
“形制”
!!!
更有人除了
“迷信”
接袖,
甚至还
“迷信”
接袖必须在特定位置,否则“不正宗”
!!!
http://tieba.baidu.com/p/1228292092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有少部分的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
非常的 “迷信” “接袖” 和
“前中线”,
我用
“迷信” 这个词一点也没错,
因为我发现他们本身并不了解历史,却喜欢打着考据的旗号。
其中一部分是
“自我考古”
就是自己认为是这样,历史就是这样,
并会把自己的观点包装成历史所谓的
“正统”,
....古人为什么要搞出一道这样的分割线啊,反正有没有都无所谓。
....我相信古人其实也想去掉这条线,
但是很可惜,他们做不到。
因为古代的布料幅宽是要比我们现代窄很多的
....问题就出在这里,
因为幅宽的限制,再加上衣袖又必须要一定的长度,
所以我们的祖先别无选择,他们只能选择接袖。
所以接袖最早的形成原因是古代纺织技术局限的。
....我相信古人其实也想去掉这条线,
但是很可惜, 他们做不到。
因为古代的布料幅宽是要比我们现代窄很多的,大致都是50—60厘米左右的数字。
因为幅宽的限制,再加上衣袖又必须要一定的长度,
所以我们的祖先别无选择, 他们只能选择接袖......
....现在的面料都已经很宽了。
....作为对一段历史的回忆。
但是那个接缝又没有必要像历史上有的衣服接的非常的零碎,象征的保留一条还是可以的。
【转贴】 有象征意义的是 “后中缝”, 根本不是 “前中缝”
礼制上说的有象征意义的是:
“后中缝”,
根本不是
“前中缝”。
“前中缝”
出现时间相对较晚,
如果作明代裁剪为交领的服饰, 应该要有前中缝。
如果以此就认为汉代服饰还必须要
“前中缝”,
那就大错特错了。
汉代战国出土了许多实物,暂未见到汉族地区
“前中缝”
存在证据。
但西域是有的。
有人用新疆东汉胡服来说明汉代也有前中缝,
这就有些偏颇。
十六国毕家滩的那件也有前缝,但是嵌色的,
所以考古文献说是嵌色,更为合理。
西域交领也较早采用
“前中缝”,
见到过最早的
“前中缝”
壁画都是出现在上领衣(圆领衣)上,
甚至可以怀疑:
“前中缝”
裁剪法 可能是和上领衣(圆领衣) 一起传入中原 ?
宗周礼服 最好不用 “前中缝”。
宋代前中或偏缝已有不少,
宋徽宗听琴图, 穿圆领衣的已经画了前偏缝,
但宋徽宗的交领还没有
“前中缝”。
南薰殿宋代帝后, 圆领均画有前中或偏缝,
但交领仅有废后的道装有中缝。
是否帝后服饰更为考究, 所以用古深衣制度,不用前中或偏缝。
【转贴】 有人除了 迷信 “接袖”,更迷信 “接袖” 必须在 “特定位置”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1228292092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有少部分的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
非常的
“迷信”
“接袖”
和
“前中线”,
我用
“迷信”
这个词一点也没错,
因为我发现他们本身并不了解历史,却喜欢打着考据的旗号。
....部分人认为汉服的接袖一定要在一个特定的位置,
否则就是
“不正宗”
的。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只看到的是一个表象,
就例如我们看到一件汉服的 接袖在肘部,
于是乎,就下结论了,汉服的接袖必须在.....
因为幅宽的限制,再加上衣袖又必须要一定的长度,
所以我们的祖先别无选择, 他们只能选择接袖......
....接袖的数量和位置都是很灵活的在变化的。 并没有一个很绝对的位置概念......
【转贴】 汉服 “立体裁剪” 概念 比西方要早一千多年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1099289997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中国的服装虽然主体还是平面构造,
但并不是没有立体构造的存在,
汉服立体裁剪概念 可能比西方要早一千多年 。
过去我们由于资料的匮乏,
一些学者草率的将中国的服装定义为绝对的平面裁剪。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理解错误。
平面裁剪相对应的立体裁剪,是将面料直接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裁剪,这个东西是近代才出现的。
而那些学者想说明的是中国的衣服缺乏立体构造,
但是现在我们看来,这个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从江陵马山一号楚墓(N15)汉服复原,
我们会发现这个衣服的胸部和腋下很有秘密,其实这是我们祖先一个伟大的创造。
这个衣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由于胸部的特殊处理,以及
“小腰”
的使用(后文阐述)。
衣服的上身很多部分是无法铺平的,存在大量的立体结构。
所以,
中国的服装虽然主体还是平面构造,
但并不是没有立体构造的存在,
汉服 “立体裁剪” 概念 , 比西方要早一千多年。
1974年,王亚蓉成为沈从文的学生时协助先生完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亚蓉发现马山楚墓内出土的很多件衣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腋下都嵌着一个方片,
中国历朝历代服装都是平面剪裁、平面缝合,很整齐,这样的方片结构肯定有某种穿着功用。
1985年,
王亚蓉对马山楚墓的系列文物进行工艺复原和文物复织,
正是在复原的过程中弄明白了这个方片就是 文献上称之为 “小腰”
的东西。
这样的衣服上身后,腰部会自然收敛,胸部前耸,结带束腰,
“下裳”
部分即作筒裙状变化,“上衣”
即呈现自然立体。
所以,
英国学者威尔蒂看到后评价说
: 这是中国在
2000 多年前就用平面剪裁做出了立裁的效果!
【转贴】 万幸汉服被改良过, 否则真的会 “永远待在墓葬和博物馆里” !!!
如果汉服不是进行过改良的话,
“汉服运动”肯定不到十年 早一命呜呼了,
汉服就 真的会 “永远待在墓葬和博物馆里”
!!!!
汉服当然要尽量保存
“形制”,
但是
保留
“形制”
的大前提是:
“形制”
不能阻碍汉服复兴。
如果
“形制”
阻碍了汉服复兴,
“形制”
也必须被改良 !!
比如已经 被改短改良的 “袖长形制”
!!!
要不是早把
“袖长形制”
改良改短, 汉服运动早夭折了。
如果真的要
“按照古制”
一成不变的话,
那麼现在 绝大部分汉服朋友的 祭服和礼服都不合正统。
没错,是绝大部分。
要不是
“袖长形制”
被改良改短, 汉服运动早夭折了。
汉服 生活化,生活 汉服化, 才能汉服 普及化,复兴化。
所以,
溪山琴况 (老吧主) 对于现代汉服的理解,对“改良”早有预见。
溪山琴况 (老吧主)支持 “在形制上部分生活化 (比如袖长不必回肘.....”!!!
最后,
不同的生活场合应穿 不同款式的 “现代汉服”,
应该同时兴
3 种
“现代汉服”
款式:
“改良汉服”
款式
1: 现代广袖汉服
-- 礼服,适合 正式隆重场合。
“改良汉服”
款式
2: 现代窄袖汉服
-- 常服,适合 日常现代生活。
“改良汉服”
款式
3: 现代汉服时装
-- 便服,保留汉服神韵的现代汉服时装,
只要让人一眼就知道它来自汉服,
适合现代社会生活 休闲随意穿著。
有了这
3 种
“现代汉服”
款式,现代社会各种生活场合就都可以照顾到。
这样,
汉服才会有现代 生命力, 才能 生生不息,
流传万世。
汉服 生活化,生活 汉服化, 才能汉服 普及化,复兴化。
所以,
溪山琴况 (老吧主) 对于现代汉服的理解,对“改良”早有预见。
溪山琴况 (老吧主)支持 “在形制上部分生活化 (比如袖长不必回肘.....”!!!
【转贴】 汉服与时代的适应性 ----- 老吧主(溪山琴况)
汉服的袖长 “回肘” 其首要的条件是 :
必须要不介意
“回肘”
带来的不方便。
下面是 汉服吧 老吧主(溪山琴况)对 “汉服复兴” 袖长之观点:
http://tieba.baidu.com/p/45226273 ----- 老吧主(溪山琴况)
( 注:这个老吧主(溪山琴况)的帖子链接, 如今居然被 “汉服吧” 列为 【非法内容】,被禁止引用)
.....我比较赞成汉唐神韵兄所提出的多层次多谱系发展汉服的构想,我觉得这是个比较好的思路。(可见:[理论原创]
论汉服“改良”与否之争与
“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
构想
: http://post.baidu.com/f?kz=25203572 )
下面是选录 老吧主(溪山琴况) 所赞成的 “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
文章的其中一部分:
“....汉服从来都是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汉服也不例外.......
.....在裁剪上 部分使用 "立体裁剪"
,在穿戴繁琐性上大大简化,这是对正宗传统汉服既合理继承,又适当发展。
.....在 "形制上部分生活化"
(比如
"袖长不必回肘"
.....
.....在做工、面料上采用现代工业技术,降低成本。
这样发展而来的现代汉服,其地位将与 各民族的当代民族服装相当........."
“袖长不回肘”
就自然成为
“八字袖”,
这也是現在
“八字袖”
之所以流行的原因。
汉服当然要尽量保存
“形制”,
但是
保留
“形制”
的大前提是:
“形制”
不能阻碍汉服复兴 !!!
汉服 生活化,生活 汉服化, 才能汉服 普及化,复兴化。
所以,
溪山琴况 (老吧主) 於是对现代汉服早就有了一种前瞻性策略,
溪山琴况 (老吧主) 对
“现代汉服”
的理解,洞若观火,
对
“改良”
早有预见, 故在早期就十分支持 : “形制上部分生活化":
把形制袖子改短 主要目的是要把 汉服方便化,生活化, 这样 “现代汉服” 才能普及化,复兴化。
更何况, 自古就有 “八字袖”。
回肘要求是针对周制深衣的,不针对其他服饰。
且即便是深衣制,古人也没完全遵循。
从周代文物看周制深衣很可能周代人就不怎么遵守,后世朝堂更是边用边改。
可能只有东汉经学家,宋明儒生才尝试严格遵守。
深衣制尚不遵循,非深衣就更加了,虽汉服袖子多较长,但不同时代不同款式也有不同。
半臂肯定短,晋宋明均有单穿半臂的,如果说这不正式,那么西汉仪仗队有七分袖,
而南北朝袖普遍大而短,南北朝的八字袖看起来挺好。
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
只有黑子才会这么瞎说,很遗憾,一些无知的同袍也会跟着黑子这么瞎说。
【转贴】 “布料” 怎么能成为判断 “汉服” 的一个标准 ???
“布料反光”,“布料廉价”,“颜色庸俗”
怎能作为“汉服”
判断标准 ???
如此简单明了的一个
“常识”
道理,
在
“偏激的形制党”
眼中却成为了一个
“诡异莫测”
的
“汉服标准”。
您穿的一件标准的汉服,
如果叫那家汉服店,
同样也做一件
“一模一样”
但用图片上的
“布料”
来做,
那么,
您还会断定和您
“一模一样”
的,仅仅是
“布料”
和您不同的为
“影楼装”
???
“布料反光”:
因为光线照射角度,
“反光”在照片中会出现很大变化,
这是一个基本
“常识”
道理,
根本不能以
“反光”
作为
“影楼装”
的根据。
更何况,
如果,衣服是以
“真正的”
“真丝” 或
上等 “绫罗绸缎” 来做,
很多时候 就会反光。
以前中国是一个十分富裕国家,社会上 “真丝” 或
上等 “绫罗绸缎” 汉服比比皆是,
如果古时有照相机, “真丝” 或
上等 “绫罗绸缎” 的汉服反光自然极为寻常,
这是一个基本
“常识”
道理,
所以,根本不能以
“反光”
作为
“影楼装”
的根据。
“布料廉价”,
“布料廉价”完全会因主办方的
“经济条件”
因素而左右,
这也是一个基本
“常识”
道理,
根本不能以
“布料廉价”
作为
“影楼装”
的根据。
还有
“颜色搭配”,
“颜色搭配”
悦目高雅 合适调和,皆是个人颜色喜好,艺术修养而定。
更何况,
现代颜色搭配审美眼光 和古时汉服颜色搭配审美 大有区别,
这也是一个基本的
“常识”
道理,
根本不能以现代目光视
“颜色低俗”
为
“影楼装”
的根据。
上面这些基本
“常识”
和判断一件衣服
“是不是汉服”
根本没有一点丝毫的关系。
可如此一个简单明了的一个基本
“常识”
道理,
在
“偏激的形制党”
眼中却成为了一个 “诡异莫测” 的 “汉服标准”!!!!!!
“汉服形制”
中根本没有规定 :
汉服制作 必须 要用
“高档的布料”,
汉服制作 必须 要用
“布料不能有反光”,
汉服制作 必须 要用
“颜色要高雅搭配 ” 等等.........
这些根本不成为
“汉服形制”
的因素,
在
“偏激的形制党”
眼中却通通盲目无知地变成
“诡异莫测”
的
“汉服标准”,
这种
“盲目幼稚”
的
“画地为牢”, 是给汉服 “套枷锁”, 在 “禁锢汉服”!!!!!
如果真的这样,
“汉服运动”
岂不是真的变成了一个
“ 汉服烧钱运动
”!?!?!?
【转贴】 请不要 随便 盲目 瞎吐槽 “这是 影楼装” !!!
先请问您:
多过多少
% “汉服母体”
才算是
“汉服”
???
少于多少
% “汉服母体”
才算是
“影楼装”
???
如果真的必须定论,
也应该稍微
“客观一点”,应该说是 :“形制不严谨的汉服”
,
“布料和做工不好的汉服”,
还有
“必须”
说出自己判断的
“理由”
“衣服形制那里不严谨”
来支持自己的判断。
如果 您的判断 “有根有据”
“言之成理”,当然大家就
“从善如流”。
可是,却没有看到 您们吐槽的真正依据!!
建议您
“客观一点”,应该说 :“形制不严谨的汉服”
,
“布料和做工不好的汉服”,这样不至于
”误导大家“。
当然要讲
“形制”,
大前提是:
“形制”
不能阻碍汉服复兴。
还有,不应该
“说绝讲死”,
“必须”
说出自己判断的
“理由”
“衣服形制那里不严谨”
来支持自己的判断。
必须记得:
“我们今天所认识到的古代服饰体系 是【不全面】,而且 【畸形的】 !!!
( http://tieba.baidu.com/p/3576842217
)
( 【汉服的形制】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
目前,
我们学到的
“形制”
仅仅是
“公开的资料”。
“....马王堆的素纱单衣还是公开的资料,都有人会中招,
对于我见过的, 那些 “没有公开的” 服饰文物,
可以 让更多所谓 “形制党” 中招 !!!
并且 “命中率还很高” !!!
这说明什么问题 ????......”
( http://tieba.baidu.com/p/2851204969
【形制是什么?】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
( 注 :这个大吧主 (南楚小将琥璟明)的帖子链接, 如今居然被 “汉服吧” 列为 【非法内容】,被禁止引用 )
那么,
怎么分辨
“汉服”
和
“影楼装”???
因为
“影楼装”
也是根据
“汉服”
来制作的,
“影楼装”
多多少少都是以
“汉服”
为基础,
“汉服”
是
“影楼装”
的母体,
所以,
“影楼装”
和
“汉服”
之间有“相当的类似之处”。
既然,这两者之间有着
“相当的类似之处”。
请问:
多过多少
% “汉服母体”
才算是
“汉服”
???
少于多少
% “汉服母体”
才算是
“影楼装”
???
在此处, 每个人就会有每个人自己的“汉服价值观”。
如果,
要以
“我们今天所认识到的,既是【不全面】,又是 【畸形的】 “形制” 来判断,
( http://tieba.baidu.com/p/3576842217
)
( 【汉服的形制】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
除非有
“绝对把握”,
就不能“说绝讲死”,一口否定, 盲目吐槽, 断定是
“影楼装”。
如果真的必须定论,
也应该稍微
“客观一点”,客观说是 : “形制不严谨的汉服”
,
“布料和做工不好的汉服”,
还有,
“必须”
说出自己判断的
“理由”
“衣服形制那里不严谨”
来支持自己的判断。
只有说明了
“为什么的理由”,
大家才能辨别, 才能判断, “理由”
是不是真的成立。
如果
“理由”
不成立,
那么, 大家可以 立即
“纠正错误”, 不至于 “误导人”。
“布料”
“感觉”
都不能作为
“影楼装”
的根据 !!!
建议
“客观一点”,
应该说 : “形制不严谨的汉服”
,
“布料和做工不好的汉服”
等等,
没有
“确凿证据”, 只能 “客观一点”,
不应该抛下一句
“影楼装”
就消失 !!!
不应该抛下一句
“影楼装”
就闪人 !!!
不应该抛下一句
“影楼装”
就失踪 !!!
不提出
“为什么判断是“影楼装”
的理由 很容易 “误导人” !!!
在没有
“确凿证据”
下,必须
“客观一点”
“客观一点”
不但可以给自己
“留一点余地”
, 也给自己
“留一点面子”,
“客观一点”
也不至
“误导人”。
在
“汉服”
和
“影楼装”
交汇模糊边界, 两者之间不明显的交界处,
又如何看待 ???
同样在此处, 每个人就会有每个人自己的“汉服价值观”,
这只能 交给历史,时间,老百姓,和汉服市场来决定。
现在汉服同袍的汉服 基本上都是 “改良汉服”
!!!
“汉服运动”
是
“复兴运动”
, 不是 “复古运动” !!!
举一个非常典型的, 非常经典的, 很多人不知道的, 您完全意想不到的真实例子:
请问:
为什么 现在那么多女同袍都喜欢穿曲裾 ????
原因十分简单:
【转贴】 曲裾的渊源: 从开始,它就是一种 “改良的 现代汉服” ------ 齊魯風
http://tieba.baidu.com/p/3434848781 ------
齊魯風
“曲裾这一种服装 在东汉的时候就已经很少有人穿了。
到六朝的时候 已经成为古装了。
那么为什么曲裾又重新给搞(复兴)出来了?
其实曲裾从汉服复兴运动一开始 就把它定位为现代曲裾。
我们借鉴了曲裾大裙绕曲的这种特点,
把它建构为 一种现代汉服。
所以
从它开始 就是一种现代汉服。
要知道现在汉服圈里为什么这么多曲裾 ????
正是因为汉服复兴运动初期的时期
我们给它定位 就是一种现代汉服,
把它纳入到现代社会。
如果没有曲裾的话,
汉服就少了一经比较经典的, 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款式。
如果我们现代全国的汉服圈所有的曲裾一下子都没了,确实还是少了很多内涵。
至于它的
“形制”
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不是我所要讲的.......”
---------------------
出土的曲裾,
和现在同袍所穿的曲裾 大不相同,
说明了什麼 ?!?!?!
答案:
因为从开始,它就是一种
“改良的 现代汉服”。
【转贴】 短曲裾 “人字底” 最多,“入字底” 也有, “一字底” 证据最少
http://tieba.baidu.com/p/4095421431
http://tieba.baidu.com/p/4092140722#77140184761l
“短曲裾”
的裁剪法也就是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称为的
“剪裾衣”,
“短曲裾”
地位在中国服装
“极为重要”, 魏晋乃至隋唐都尚有遗存,
“短曲裾”
常见式样是
“人字摆”:
“交输”其实就是
“短曲裾”,
短曲裾
“人字摆”
最多,
“入字摆”
也有,
“一字摆”
证据其实最少。
短曲裾的前绕短曲
“一字摆”“证据”其实“最少”,
我反正“只见过后绕一字摆”。
短曲裾有少量
“入字摆”,但“人字摆”居多,“一字摆”证据最少。
短曲裾正规名字恐怕叫
“曲裾交输”。
说起来诡异, 这倒是正史上 “最早的曲裾”
记载。
短曲裾这款服饰及其变体的流行程度,持续时间,影响力可能都高于普通长曲,
它的地位被严重低估。
短曲裾在东汉很多是上下异色,可能是异色下摆,也可能已经演变为腰裙了。
后世的
“襦裙”
热也可能源自这款服饰。
“袿衣”
就是早期的女性最高等级礼服,在东汉被定位为皇后专属服饰。
有人考证了
“袿衣”
是多重交输穿成。
女装
“袿衣”
是这款服饰的变体,估计是此款多重穿成。
可参考东晋顾恺之所画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
不清楚西汉以前这款服饰的渊源,
也许是“前长短后”之衣, 不过它的变体却包括长衣:
前面象长直裾但后面缺一块的长袍在西汉很流行, 裁剪法应该和此款一致。
*******************************
*******
******* 【请同袍们注意】 !!!!
*******
******************************
楼主然后又【 较真一下】下面一段话 :
【 汉服吧 “所谓汉服共识”】 往往期待简单明了的规则,
但真去研究历史证据的反而会发现古代服饰复杂性, 难以简单概括。
【 汉服吧
“各种共识” 的
“草率性”】:
关键明明自己很 “草率”,
关键明明自己很 “草率”,
“教训别人” 还很 “铁齿”,
这个 “教训别人还很铁齿” 风气以后要逐步改 !!!
【转贴】 短曲 “证据” 方面 : “人字摆” >> “入字摆” > “一字摆” !!!
这是一个我不太想参与的话题,首先因为我觉得有些无聊.....
我感到这个争议就类似于讨论西服是不是该改名叫20世纪欧洲套装.......
离开我们吧可能就会被嘲笑为迂腐。
有时候真担心吧里的朋友在现实中经常被当作迂腐啊。
不过还是说说吧,
首先,古代有类似小曲的款式大家应该基本都同意 !!!
http://tieba.baidu.com/p/4122765114
http://tieba.baidu.com/p/4095421431
http://tieba.baidu.com/p/4092140722#77140184761l
入字底曲
(1) 入字底 单绕“小曲”
(
“曲裾襦”
)
按古今概念都不算
“曲裾”,
因为按古代曲裾概念没有明显钩边,按现代曲裾概念没有绕一圈。
但是,
古代
“的确”
有类似现代的
“小曲”的款式,
古人可能会称 现代的 “小曲” 为 “曲裾襦”
。
现代的
“小曲”
的款式
“毫无疑问”
是存在的 !!!
这大家应该基本都同意 !!!
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来证明这类 现代 “小曲” 可以配裙,
但按以往经验, 古人是会有各种搭配,
因为古人
“没有我们迂腐”
!!!!
(2) 入字底 多绕“短曲”
暂未在古代发现有考据。
(如果您愿意, 可将之视为 “现代短曲”
一种 ) ???
(3) 入字底 多绕“长曲裾”
现代人可叫
“曲裾”,古代人可能叫
“曲裾长襦”
或
“曲裾复衣”。
人字底曲
(1) 人字底 后绕半圈“小曲”
(短曲裾)
此款很多,后绕半圈,有钩边, 符合古代曲裾概念。 或可叫“短曲”,或是
“曲裾交输襦”。
不符合当代曲裾概念,因为没有前绕一圈。
这款并非军队专用, 也非直裾穿成,也可以配裙, 可以见驾 ,可算历史上的
“小曲”
主流
(2) 人字底 多绕“长曲”
(长曲裾
)
古今都认为是曲裾。
一字底曲
(1) 一字底 后绕半圈“短曲”
虽然不符合现代曲裾的观念,
但在古代应该被认为是
“曲裾襦”,或叫
“短曲”
(2) 一字底 前绕“短曲”
“诡异”
的是:
虽然,
被汉服吧
“广泛认可”,
但非常遗憾 : 事实上,
“未找到证据”
!!!
*******************************
*******
******* 【请同袍们注意】 !!!!
*******
******************************
楼主然后更以下面一段话提醒:
另外本文目标:
主要还是提醒 “汉服吧” 流行观念有 “多么不可靠” !!!
前绕
“一字摆”
短曲其实
“证据”
比
“入字摆”更少 !!!
更别说和
“人字摆”
比了 !!!
【 结论 】
短曲 【证据】方面 : “人字摆” >> “入字摆”
> “一字摆”
!!!
“小曲”
“入字底”
自古就有 !!!
剪裾衣
“小曲”
款式存在是经过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考证的。
“剪裾衣”
繁荣时期十分长,持续
400 多年,“前摆款式”花样不断创新,
“剪裾衣”
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覆盖 贵族、 歌舞艺人、 军人等。
是故
400 多年不会仅仅配裤子的, 应可以配裙子的。
尤其考虑到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覆盖 贵族、 歌舞艺人,
是故
“不一定”
仅配裤子, 也应该可以配裙子的。
【转贴】 被误会的 “小曲” “入字底” 的 “剪裾襦裙”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被误会的
“小曲”
“入字底”
款式是存在的:
http://tieba.baidu.com/p/1085245213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1459632938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1321530714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小曲 款式存在的“ 这是经过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考证的。
但是,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把它归为一种
“特殊的襦”,
是一种 对前摆进行了 “特殊修剪的襦”
:
“剪裾衣”。
根据(大吧主)考据证明:
http://tieba.baidu.com/p/1321530714
“.....“剪裾衣”
源于楚国,盛于两汉。
.....这种对衣服的处理手法, 强烈刺激了汉朝人的创造激情,
“剪裾衣”
因为对汉服的
“前摆”
经过
“特殊修剪”的,
“前摆”
变化可以非常大,“前摆”
种类非常多,各式各样。
两汉
400 余年的时间里,花样不断的翻新,
成了历史上
“剪裾衣”
的一个 空前繁荣的时代。
“剪裾衣”
使用覆盖 贵族、 歌舞艺人、 军人等.....
这类是在过去被误认为是
“小曲”
的款式.....
[剪裾衣]本质上这类衣服的产生却和
“小曲”
的产生有着一些共性,
这个共性就是 两个字 ——— “方便”.........”
--------------
从短衣角度,当然可以叫
“短襦”,
从钩边续衽角度,也可叫
“小曲”,
从前摆经过特殊修剪的交输袿衣角度,叫
“剪裾衣”
亦可。
叫什么名称, 根本完全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种
“小曲”
款式的确是存在的 !!!!!!!!!!
这是经过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考证的。
因为对汉服
“前摆”
经过了
“特殊修剪”,
“前摆”
变化可以非常大,
“前摆”
种类非常多,各式各样。
“剪裾衣”
繁荣时期很长,持续
400 多年,“前摆款式”花样不断创新,
“剪裾衣”
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覆盖 贵族、 歌舞艺人、 军人等....
是故不一定配裤子的。“剪裾衣”
可配裤子, 也可以配裙子。
如果您说它是
“襦”,
您要知道
“襦”
是男女皆可穿,不分性别,当然可以配“裙”
!!!
如果您愿意:可以称它为一种特殊的
“剪裾 襦裙”。
就算 “小曲” 是早期考据者对文物的理解有所偏差 (注意:是偏差,不是错)。
在细节上给 “小曲” 纠偏,本是好事。
但 “汉服吧” 很多人 :以讹传讹,反而犯了更严重的错误 !!!
“汉服吧” 犯更严重错误就是 : 以为 没有“小曲”,或 “小曲” 只能一字底 !!!
山东省 青州博物馆 陶俑 西汉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复原 “小曲”
款式
“剪裾衣”:
东汉画像石
右边是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
曾侯乙编钟
【转贴】 “汉服吧” 很多人 “形制” 要求 都深受金元影响 !!!
http://tieba.baidu.com/p/4148309847
【汉服吧】很多人对汉服的要求,“特别是领口”的要求,受金元影响偏深 !!!
很多时候 我们【汉服吧】的
“禁令”
实际上 :只是金元及其以后的风格 !!!
“领子” :东汉魏晋时期的领子都是日本的样式:“不贴颈”:
“大领口”:自古就很流行,一直被金国OVER掉。
“硬领”:在汉代就有出现, 南朝就有了,一直延续到唐代。
“广领”:绝对绝对不是北齐才有,北齐绘画只证明有北齐有,不证明其他时代没有。
晋代人说自己流行
“广领”,而魏孝文帝说胡服是
“夹领”
小袖,这个夹应该就是狭。
汉代几乎都是重衣
“大领口”,
魏晋南北朝则更加风流相模仿。
“低领”:唐宋则很多
“低领”。
“下摆”:有许多 “人字底”
下摆, 也有一些 “入字底”
的,
但谁能提供一个这里很多人的所谓正规
“一字底”
的下摆(前绕)考证 ????
反正从没见过 !!!
“前中缝”:在曲裾时代,“前中缝” 根本还没传入中国 !!!
"腰封" 这个词最好滚出汉服圈!因为它带有欺骗性,
“宽腰带”在历史上很多,而且高度可能其中一款是双重结构。
周代的大袖几乎都配
“宽腰带”。
“八字袖” 在南北朝十分流行,注意包括南朝,
其实南北朝 未必是唯一的 “八字袖”
时代,
汉代重衣外层大袖,唐代披袍外层大袖 也不怎么长。
“窄袖根” 这一时期的大袖也都是
“窄袖根”,
直到唐代也都是
“窄袖根”
,因为高腰
, 特别齐胸
, 都 必须 “窄袖根”。
【转贴】 “护领” 不是 “形制”, 何必 “泥古” 刺眼 “白护领” ???
“护领”
根本不是
“形制”,
可有可无, 根本不是必须的。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明式汉服,
为了
“泥古”,
全都无端端的, 装上一个 刺眼
“白白的护领”。
这种
“泥古”
式的
“白白护领”
觉得十分难看,
好好的一个十分美观雅致大方的交领领子,
被
“泥古”
“白白护领”
破坏得实在 难看 + 小气
+ 刺眼 !!!!
“泥古”
式的
“白白护领”
完全毫无必要,
从根本性 破坏了汉服重要的衣领之美观。
还有,
“护领”
的颜色, 也是根本没有限制的。
根本毫无必要用
“泥古
” 式
“刺眼的白颜色”,
完全可以选其他更加和谐美观的颜色 来匹配整件衣服的底色。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为了
“泥古”,
大部分的汉服又都给装上了
“刺眼的白颜色”。
“护领”
可说是汉服典型的
“泥古”
!!!!
既然是
“护领”,
就不一定要套在衣领上 去破坏衣领的美观,
以前汉人穿汉服必穿中衣, 这样才更显美观大方,
中衣起到护领的作用。
如今同袍大多不穿中衣,
如果一定要
“护领”,
建议同袍们可以用
“假领”
来代替 “护领”,
不但纠正了
“白白护领”
的难看,
“假领”
更能呈现出汉服的
“层次美感”,
更加增加了衣服主要着眼点:交领的
“层次美”。
何必盲从瞎和毫无必要的
“白白刺眼的护领”
呢 ???
【转贴】 “形制” 部分生活化, 礼服袖长难道也可以不回肘吗 ???
这不能
“一概而论”,
这个要看在
“什么礼仪场合”
!!!
“礼仪场合”
分很多种类:
比如 “祭祀” 当然应该 “繁复一些来体现那个礼”,
尤其是
“国家级”
的
“祭祀”
礼仪场合, 礼服袖长当然应该回肘。
但是,
如果仅仅是
“个人”
或者
“团体”
私下举办的
“祭祀”
礼仪场合,
就可以容许
“另当别论”
!!!
“有经济能力”
当然可以
“繁复一些来体现那个礼”
穿
“袖长回肘”
的
“传统礼服”。
但是,
并不是 每 “个人” 每个 “团体”
都有
“经济能力”
来负担
“传统礼服”的。
应该容许穿平常自己的,已经被改良过的,
“形制上部分生活化 (比如袖长不必回肘”
的
“现代汉服”。
除了
“祭祀”
礼仪场合,
还有平常社会上各种
“正式聚会”
生活化的礼仪场合。
如果,
在
“祭祀”
礼仪场合, 没有 “经济能力” 负担
“传统礼服”的,
也可以容许穿平常自己的,已经被改良过的,
“形制上部分生活化 (比如袖长不必回肘”
的
“现代汉服”,
那么,
平常社会上各种
“正式聚会”
生活化的礼仪场合,
除了
“经济能力”
考虑, 另外还有 “生活方便化”
的考虑,
所以更应该,要容许,要包容穿
“形制上部分生活化 (比如袖长不必回肘”
的
“现代汉服”。
老吧主(溪山琴况)对
“现代汉服”深谋远虑,对此早有预见,
故此也赞成
“形制上部分生活化 (比如袖长不必回肘......”
“袖长不回肘”
就自然成为
“八字袖”,
这也是现在
“八字袖”
之所以流行的原因。
【转贴】 何必 “厚此薄彼” 盲目瞎纠于 “宽腰带(腰封)” 之 “旁支末节”???
那些吐槽 所谓 “腰封” 是因为宽腰带
“内部构造”
采用 “腰采” 的 4 条小带用来固定。
但是有一个现实例子 :“齐胸内部结构”,
同样,“齐胸内部结构”
到现在还是不清楚,
却一点也不妨碍现在 女同袍流行, 并喜爱穿齐胸襦裙,
其
“内部结构”
同样也是 仅仅依靠揣测来制作,至今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
因此由:
【齐胸的改进】如何使齐胸襦裙不会掉,
【二片式齐胸襦裙改良】防掉贴心款试水!
女同袍们甚至
“改良”
和
“发明”
多种用来固定齐胸的
“内部部件”
女同袍们
“发明”
各式各样方法来固定齐胸, 避免齐胸下掉。
http://tieba.baidu.com/p/997855571 【齐胸的改进】
http://tieba.baidu.com/p/3810266589 【齐胸要怎么才不会掉】
http://tieba.baidu.com/p/3204075313 【二片式齐胸襦裙改良】
http://tieba.baidu.com/p/4590344929 【齐胸襦裙的穿着舒适度是否应考虑改进】
http://tieba.baidu.com/p/4992517770 【齐胸襦裙防掉落终极办法!】
故由【齐胸襦裙改良】联系到有些人非要 “盲目瞎纠” 于 “宽腰带(腰封)” 之 “旁支末节” !!!
何必 “厚此薄彼” “宽腰带(腰封)”????
【转贴】 “宽腰带(腰封)” 一词之来历
汉语词典中认为书籍的封条叫 “腰封”,
习惯上也有人将中医上缠在腰上的外用药物袋叫 “腰封”,
“腰封” 这个词本来在中国和宽腰带没什么关联,
但有日语教育网站说日本的书籍腰封和和服宽腰带是一个词。
“腰封”
一词是出现在
“汉服运动”
数年前的
“宽腰带(腰封)”
之争论。
当时
“腰封”
一词就是专门用於指
“宽腰带”,
采用
“腰封”
一词源头在于 日语片假名 “书籍腰封”
是一样,
在当时,
汉服吧
“腰封”
一词也是专门用於指
“宽腰带”。
后经过同袍们的努力,
同时也因为复原小组的影响力,
大家开始认识和承认汉服确实有
“宽腰带(腰封)”
之事实。
纠正了
“汉服运动”
中汉服没有
“宽腰带(腰封)”
这种
“非常错误的说法”。
【转贴】 “宽腰带(腰封)” : 好事之徒之 “浑水摸鱼”
在汉服吧中, 有好事之徒, 心有不甘,
不顾以前
“腰封”
是专指
“宽腰带”, 再重新定义 “腰封”
一词,
好事之徒在不甘之余打迷魂仗,把
“腰封”
这个词专门来指 日本 “和服腰封”,
比如有人会见到 一切宽腰带 哪怕是画的都喊这是腰封,汉服没有腰封,来否定宽腰带。
比如有人一遇到顾恺之绘画,就说这不是宽腰带这是腰采,汉服没有宽腰带,和服才有......
这是何等的逻辑混论?和理盲?
如果一条宽宽的带子缠在腰上,起到束腰作用。不管它是叫腰采,还是叫belt,为什么就不能叫宽腰带呢?
继续在汉服吧
“混淆視聽”
籍此打击 已经被纠正汉服没有
“宽腰带(腰封)”
之事实,
如果不是 日本阴影的话,这绝对不会是一个问题。
至于 “唯实物派”,他们不是一种基于考证的真辩论,
历史考证 都承认图画雕塑和文字记载,无论是建筑史还是服饰史。
因为能有实物遗留的太少了。
更何况,现在“宽腰带(腰封)”
已经有实物了,“实物派” 已经没有其矫情的空间了。
“实物派” 中的流氓 不仅仅是针对宽腰带,宽加细,还针对重衣,大领口,硬领,直领穿作交领,窄装饰边,同色衣缘,方袖,交领配披袍,交领长袍配披袍,急收袖口,拖地,长袍拖地,对襟拖地,晕色,不对称花纹,仙鹤的脚能否直......
在方法论上, 应该对 “实物派” 不屑一顾,因为实 物能 保存多少 ???
全球研究古代服饰都主要依靠绘画和俑,看看埃及罗马伊朗的服饰研究就知道这一点。
更加荒谬讽刺的是 “实物派” 中的流氓 并不是真的要求实物,和日本无关的他 们根本不要实物 !!!
“宽腰带(腰封)”
是古代汉服比较流行, 并是颇为主流的款式之一,
证据十分多,
以至于后来, 最激烈的 “宽腰带(腰封)”
反对者, 也放弃对抗了,
但有好事之徒 转用 “腰封” 这词来以此 对汉服复兴 “混淆視聽”,
继续喷
“宽腰带(腰封)”
, 继续 “混淆視聽” , 继续 “浑水摸鱼”。
【转贴】 “宽腰带(腰封)” : 曾流行很长时间
http://tieba.baidu.com/p/1782102371
http://tieba.baidu.com/p/4309883401
http://tieba.baidu.com/p/4319782655
http://tieba.baidu.com/p/3621542002
http://tieba.baidu.com/p/4874120377
http://tieba.baidu.com/p/4903491458
汉服中
“宽腰带(腰封)”
的确存在,
且在很长时间里有一定流行,
只是其
“内部构造”
制作方式 还不完全清楚。
“宽腰带”(“腰封”)肯定的是带钩固定的,
那些吐槽所谓“腰封”
是因为它
“内部构造”
采用 “腰采” 的4 条小带用来固定。
还有
“宽加细”
腰带 事实上也存在若干证据,大致可以推测是存在的。
“宽腰带(腰封)”
既然叫
“宽腰带”
说明了其重要特点是宽窄,
至于
“宽腰带(腰封)”
用什么方法固定 根本不重要。
举一个现实例子 :“齐胸内部结构”,
同样,“齐胸内部结构”
到现在还是不清楚,
却一点也不妨碍现在 女同袍流行, 并喜爱穿齐胸襦裙,
其
“内部结构”
同样也是 仅仅依靠揣测来制作,至今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
女同袍们甚至
“发明”
多种
“齐胸内部小部件”,
“发明”
各种方法来固定,避免下掉。
是故,
何必
“厚此薄彼”
盲目瞎纠于
“宽腰带(腰封)”
之
“旁支末节”
???
宽腰带款式未必只有一种,现在看起来应该有多种,也包括宽加细。
基本带钩固定也似乎有多种。
战国时期写实俑和实物上用带钩固定,不用细绳也能固定。
故对战国宽腰带可能可以形成一个推测:它用带钩,或者类似带钩固定的。
西汉曲江壁画上我们看到了很明显的宽腰带外面加细绳的,
另外汉代浮雕还提示有一种宽加更宽的式样。
魏晋南北朝宽腰带就有更多款式。
魏晋包括一些汉代的腰带,应该是有外面的细腰带的。
战国款宽腰带不但有很多俑,壁画,也有着衣俑宽腰带,和实用宽腰带出土过。
从现有实物看两个着衣俑,一条实用宽腰带,两个着衣俑中有一个没找到腰带固定的细节。
另外一个是九里店东周墓的,是带钩固定,和一般带钩不一样,像是端头固定的。所以不存下垂部分,和写实的俑也接近。
所以战国宽腰带目前认为短腰带加带钩,包含实物上那种隐蔽带钩才没画出来。这是比较合理的。
更有说服力的是真人用的宽腰带也有出土, 约14厘米。但是固定方式不详,
但估计也是用钩子类连在一 起,应该也是前段重合,所以不会有下垂。
从西汉浮雕看,还存在宽加更宽,
更宽的可能是一块布条缠着,然后再在外面用这种带钩的腰带固定。
战国时代的大袖典型打扮就是大袖加宽腰带了,到了秦代还是这样。
【结论】
总之,可以负责任地说 “宽腰带” 绝对存在,没有争议空间。
宽加细也应该存在, 不同人临摹顾恺之不同绘画都出现了宽腰带,
一些人想说两幅都临摹错了,这个可能性几乎为 0 !!!
“宽腰带(腰封”)”
更多的还是日本问题,
为了避让日本,其实他们没有任何依据,仅仅是为了避让日本而已。
*******************************
*******
******* 【请同袍们注意】 !!!!
*******
******************************
楼主然后更明确指出:
激烈反对宽腰带 仅仅是 吧里不可靠的传言之一(“汉服吧” 里这种不可靠的传言很多).
“汉服吧” 里各种不靠谱传言太多,三人成虎,已经 “造成汉服发展的麻烦” !!!
“汉服吧” 里各种喷子的各种言论,都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轻易传播 !!!!
现在已经造成汉服发展的麻烦,应该适度刺激一下,
毕竟如果能促使大家说话更负责任,那也是一件好事............"
宽腰带
丝绸博物馆 保存的宽腰带
宽加细
复原小组做的宽腰带
【转贴】 “诸于” 与
“绣镼” (荷叶边, 蕾丝边效果)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3080106990?pn=1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诸于并不等同于袿衣,
袿衣更倾向于是一种有意表现或修饰衣服边角的款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燕尾”。
诸于应该是袿衣审美方式的另一种呈现,
诸于已经不仅仅限于将衣服的衣角做得修长,而是在衣服的两襟边缘甚至底缘都缝上一些三角状的布片。
从东汉的一些画像石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男装的袍服上也同样装饰有类似的边角。
所以诸于在汉代很有可能是一种性别区分不大的服装样式,
他们之前的差异可能仅仅是装饰手法之上的,女装的可能更趋于华丽一些。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20d66ee6509c93d07f20effaf3cf8bb/04004cc2d56285352ec7fec192ef76c6a6ef63ff.jpg
什么是绣镼?
绣,就是绣花的意思。然后是镼,
镼是妇人半臂服,汉代的女用半臂喜欢在袖口处装饰密褶 做出荷叶边 (蕾丝边)
效果。
效果。
绣镼的意思是用刺绣装饰的镼。
诸于的欣赏点在于那些狭长的“角饰”,
而镼的欣赏点在于袖缘的荷叶边。
镼应该是一种加于长袖衣之外,
以增强着装层次感的服装,需要组合穿着,一般用于女装。
下图是现代仿制的一套东汉女子服装,其上身外层即为镼,未见绣花,所以还不能称之为绣镼。
这两者并未在汉代之后消失,
而是进一步演变,曾经也变成过礼服,也当过舞蹈表演服装,
但最终的形态却是变成了神仙的衣装,
后世的神仙或仕女图上那些飞扬的彩带其渊源正来自遥远的汉代。
吊带裙 ( 隋代 )
吊带裳 ( 北齐校书图 男士吊带裳 )
.
. .
吊带 ( 女史箴图 )
吊带裙 ( 唐代 )
. . .
吊带裙 ( 丝绸博物馆 )
【转贴】 “斗篷" 仅是一块长布围身 , 简单明了 , 没有 “形制” !!!
“斗篷"
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
并不是中国特产,
当然是汉服的一种, 但不是汉服特有。
距今约
1 万年的 新石器时代 ,
中国已有
“贯头衣”
、“披单服”
等
“披风”
类服装。
再自然发展成
“斗篷”
根本不足为奇。
斗篷,披用的外衣,用以防风御寒。
短者曾称帔,长者又称斗篷。
长披风(又叫 斗篷),披到腰部以下 。
又名“莲蓬衣”、“一口钟”、“一裹圆”。用以防风御寒。
通常无袖,中国古代有虚设两袖的长披风。
斗篷,据传是从蓑衣演变而来,
最初用棕麻编成,以御雨雪,名谓
“斗袯”。
到明清时,才多用丝织物。
在《红楼梦》中也 反复出现这种衣物,
《红楼梦》 中提到有 “披风”
又有
“斗篷”。
《红楼梦》 应该是描写 “明朝”
衣着。
明代很多绘画里都有 “斗篷” 或 “月衣”,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就说 月衣之制,铺地俨如月形,穿起则如披风道服。
略似连帽的那个应该是禅衣之类吧,是著名的水浒叶子中的一张。
更何况,
“斗篷"
仅仅是一块长布围在身上 , 简单明了 , 没有
“形制”
!!!
一块长布围在身上,如此简单明了 ,
没有什么“形制”, 难道 还想用
“形制”
来阻碍它复兴 ???
【转贴】 “魏晋风” “齐胸” “两片裙” 到底是不是汉服 ?
魏晋风绝非无中生有,而是模仿东汉风(也有尸衣实物)和名士氅的改造,
批评者选了一款有十六国尸衣实物服饰加以批判。
虽尸衣实物是十六国的,但东晋俑也有类似款,应是全国均有,根本是两种不同的服饰。
而大家说的魏晋风则应该是第三种也存在过,而且文字记载多,形象文物尚缺的西晋末风流款。
也就是说魏晋风这个框里装了三类真实存在过的服饰……大家鸡同鸭讲,鸡血鸭毛。
魏晋风批评者一个最常见错误就是用晋襦(实为十六国襦)当做唯一的晋制标准,
甚至用尼雅左衽衣来说晋代都是窄袖高交领……把疑似斯基泰传入的肩线当做晋代唯一特征。
类似的荒谬错误就是用明代有袄裙来否定明代有披风一样。
批评者用十六国襦否定东汉重衣和名士氅,完全不合逻辑,
而应该探讨的是:东汉重衣和名士氅与当代魏晋风的差异。
晋制不止一种,此时是服饰的转变期。重衣逐渐被新风流替代。
晋制包括东汉遗风,三国遗风,十六国风,名士氅,西晋末风流,
此外晋代服饰还有三国荷叶边,东晋短窄衣,以及文字上的西晋末风流褒博衣。岂止一款 ???
西晋末风流文字记载是冠小衣大,浅交领是现代称呼, 应该用葛洪说的广领代替。
葛洪描述细节是广领大带长裾,袖型和修袖相反。
魏孝文帝则说鲜卑夹(狭)领小袖,广领大袖应该并为当时汉服特征。
否定齐胸的仅仅是唯尸衣派和跟疯派,跟疯派不管。
唯尸衣派有大量黑子加入其中,实在反感。
用小将吧主的话来说其逻辑就是没有祖先的尸体,就别说自己是地球人。
批评者部分人心态可疑,居心叵测。
否定两片裙的理由是唯尸衣,但真实目的应该还是日本问题,
唯尸衣一开始是宽腰带辩论中面对大量文物还想否定时提出的,一开始就和日本有关。
两片裙是针对这类文物做出的结构猜测 因为象巫女袴腰(查到早期也有裙)犯讳日本,所以才被攻击得那么厉害
魏晋风在复古上当然没有百分百,从建设性来说,批评者应该给出更东汉或更名士氅的作品。
批评者却犯逻辑错误:用另一款十六国襦来否定东汉重衣和名士氅;
批评者又否定齐胸的:非黑即蠢,不屑一提 ;
批评者否定两片裙的:更需自思自量,先排除哈日因素,还要想出更合理的唐五代两侧开叉裙的解释才行。
魏晋汉服其实延续的是东汉风格
试为魏晋正名 别再叫“魏晋风”
【转贴】 “当代汉服” 是考古後的 “再次创作”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4407859233 (从核心精神与表现形式谈汉服推广中一些问题)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4695885330 (关于“汉元素”定义问题)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 注 :这2个大吧主( 南楚小将琥璟明)的帖子链接, 如今居然被 “汉服吧” 列为 【非法内容】,被禁止引用)
.....传统文化并不等同于古代文化,
传统是历史和创造的一个集合体,这个是传统的核心精神。
核心精神是抽象的,并不能直接看到,通常我们能看到的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如果我们不善于去分析自己看到的现象,就很容易被其中存在的假象所迷惑。
.....传统服饰 指的就是古代的服饰吗 ????
.....或者是 直接把古代的服饰照搬过来 ???
现在一些人之所以会将传统服饰理解为就是从古代照搬过来的衣服,是被历史的假象所迷惑,
历史上确实频频有一些打着复古旗号的衣装变革。唐朝人会说恢复周、汉旧制,明朝人会说恢复唐、宋旧制.....
在古代,
只要古人觉得有这个需求,不管手里资料的多寡,都挡不住他们去创造新事物的冲动和热情,
古人更不会说出这个衣服没有实物,
要等到发现了实物再去做的荒唐话。
所以说传统服饰是一个 “动态的概念”,
我们站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去看待传统服饰,它都是当时人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再创作。
以前如此 , 现在如此 ,未来也会如此。
纵观历史, 对于传统服饰的创造性继承是传统服饰的重要属性,
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很具有传统性的,
至于狭隘的试图通过照搬历史的形式去体现传统,
其表象会是复古的,其核心精神是违背传统的。
如果我们说汉服是当代汉族传统服饰复兴的产物,
那一开始就得承认
“当代汉服”
属于再创作 ,既不是复古也不是考古。
.....在当代依据具体的
“当代场合”
和
“当代功能”
行重新的组合、分配。
组成
“当代汉服”
的元素应该是广泛从过往汉族原生态审美中提炼的。
.....“当代汉服” 应该是对历代汉族服饰中原生态审美的综合总结,
再根据实际需求而重新组合形成的,
其实质与命名反映了这种服饰体系的历史性、传承性和民族性。
至于那些将衣裙改短小些的夏装,若本体采用的不是西式剪裁那也就不是什么汉元素,
它属于汉服系统中的
“便服”。
.....如果有人说穿汉服必须按照某一时期的款式进行搭配,
我们敢说这人脑子进水吗,如果不敢,则说明我们已经被他们影响的偏离了初衷。
.....如果我们自己模糊了汉服的概念,
那就很容易把自己的行为和朝代发烧友混淆,并且还会逐渐被他们影响。
朝代发烧友属于只对一个朝代异常狂热,进而去模仿这个朝代的衣着、器物、生活等.....
他们和我们其本质不是一路人.......
有人说现在汉服推广还
“只能进行复制”
而 “不能进行再创作”,理由是 “时机不成熟”。
事实上,
早在30年前这个条件就已经很成熟了,并且还超越了历朝创制衣冠的条件,
只是30年前的人们还没有发现那些文物的现实价值。
似乎别人在说
“只能进行复制”
而 “不能进行再创作” 因为时机不成熟,然后也跟着说。
可以说 多数人并未站在历史的宏观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为什么说 【汉服吧】这个群体里面一部分人是被所谓的潜规则洗脑呢,
从这个帖子里面所反映的现象就可以看出。
只要你说当代汉服不能是历史的复制品,
就会有人激动得不行,看似情感丰富,但思维却像机器一样,
他们甚至都不会看正文,然后就如复读机一样的回复,
也没注意回复的内容和正文主旨都不是一回事。
再者,一些人虽然口中说着当代汉服不是历史的复制,
但心里还是在纠结有和无的问题,
当他们看到一件汉服,首先会想历史上有没有,
如果在他们认知中没有,他们会不断的心理暗示,这件衣服很丑、很丑、很丑。
当代的汉服,并不需要考虑历史中的有和无,
只要在形式上和精神上都是美的,那就让他有。
历史上没有 不是一个限制,相反 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们去研究、践行传统文化,应从历史的规律中学到一种判断事物的方法,
而不是因为从众心理或者是畏惧,
用一些自己都搞不清的概念去给自己心理暗示,去限制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我除了推广汉服之外也做过一些考古方向的研究,
有人会觉得我有优势把更多推广汉服的人拉进考古,
因为目前这个群体里面的人普遍觉得谁做的衣服能极致的贴近文物才是厉害的。
但我觉得这是错误的,混淆考古与现实,是因为没搞清楚传统服饰的属性。
复原一件衣服 只是考古的结果,而不是汉服的结果。
“当代汉服” 应该是在考古结果之上的 “再次创作”。
在现今,穿衣也很自由,
如果一定要 穿一件文物的复制品,本身也不构成错误,
只是这 不能算是汉服,因为这违背了传统服饰的基本属性。
【转贴】 汉服 “原生态审美”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4726397099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审美如果上升一个层次就是美学。
既然汉服是具有民族性的,那这个美学就是围绕汉民族展开的,
也就是说我们得去研究什么才是属于汉族的审美。
........ 中国 “文明轴心时代” 在哪呢 ?
通过观察历史上那些尊古运动, 不难发现这个轴心时代在 周、 汉。
当然轴心时代对于我们的意义也并不是去照搬........
更多的是一种美学指导思想,
轴心时代的服饰是充满人文主义的,
有着浪漫纯真的审美旨趣,提倡回归自然的大美,
有秩序但不刻板、僵硬。
我们并非推行将 周、 汉 的服饰照搬到当代,
而是主张在这种服饰美学的指导下,对历代服饰进行 “筛选和重组,形成当今汉服”,
审美上具有追远和现实的双重性。
这个来自轴心时代的美学思想,即是汉族 “原生态审美”。
.....“原生态审美” 指导下的汉服复兴,
核心 “精神” 取自轴心时代, “形式” 上则取用累世精华。
【转贴】 当代汉服构建的一些方法和原则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4800937608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当代汉服并非将某一朝的服饰直接搬过来,也不是将历朝的服饰罗列到一起的产物,
而应该是通过对历代汉族服饰原生态审美的综合提取,组合构建而成。
当今汉服体系的混乱就源自一种没有规划的搬运。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服饰命名方法、使用规范并不相同,有的甚至相互矛盾,
不同阶层之间对于便装、正装、盛装、礼服的定位也不相同。
故此照搬和罗列都行不通,
就需要在汉族原生态服饰审美的指导下对历代的服饰元素进行提取和筛选,
再根据具体的使用功能或使用场合进行重组,
这样形成的服装自然去掉了尊卑、阶级属性,内在的逻辑、秩序感也更强,能更好的融入当代社会。
下面拿圆领汉服(外衣圆领)来举例:
从衣长角度:
便装衣长在小腿上部以上。正装衣长在小腿中部以下至脚面。盛装衣长至脚面。
从衣袖角度:
便装衣袖皆为窄袖,袖长至手背即可,夏装亦可用半袖。正装衣袖窄袖、中袖皆可,袖长至少到指尖。盛装衣袖为大袖,袖长至少超过指尖两倍手掌。
从开衩角度:
便装、正装下摆皆开衩,一般情况下使用双侧开衩,乘骑之服使用后开衩。盛装不开衩。
从宽松度角度:
便装衣身可适当紧小一些,正装、盛装皆为宽松型。
从衣领角度:
便装、正装衣领扁平、微立皆可,也可用翻领设计。盛装衣领为扁平式,穿着时不得翻开。
从用料角度:
便装、正装用单衣、夹衣、絮衣皆可,其选材因寒暑而定。盛装采用单衣制,用料以轻薄不透为宜。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发现没有礼服,
这是因为礼服使用的是规格更高更近古制的款式(曲裾式袍服、衣裳),所以礼服系统不用圆领。
新构建系统之下的样式,自然无需再用X制(X为朝代)去称呼了,因为这已经和朝代没关系了。
我们可以用便装圆领、盛装圆领这样的名称去描述,
需要更具体一些可以在后面加上款式名,例如正装圆领衫,正装圆领袍。
下面图片所示只是简单举例,实际根据不同的细节设计、不同的里外搭配还可以产生更多的形式,
所以说重构并不会让汉服的款式变得单调。
我们在一个适应当代社会的汉服系统中能更加清晰和顺手的进行创作,其结果是丰富而不失秩序的。
【转贴】 汉服创造和综合继承的合理性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4739116872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我们现在已不必要再去讨论汉服是否应该创造,而应该多去探索如何创造。
我相信更多的人有这个认识,
只是他们迫于圈内潜规则不太愿意公开表露,因为有些反对的声音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
目前反对者的理由有两种:
一种为传统服饰就是对历史的复制,改了就不传统了;
另一种是先复后兴,现在进行创造时候未到。
第一种人是只看到了形式上的传统,而无视了行为上的传统。
第二种人是盯着古代忘了现代,将个人与公众行为混淆。
对于第一种人来说,只有裸体才是既正宗又传统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我们站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都会发现当下的服饰和前代不一样,而且这个改变一直都在发生,按照改了就不传统的认识,可以一路逆推,大家是否想到的是穿树叶兽皮才正宗,我看这都不算,裸体才正宗,因为自从人类开始穿衣服起,就打破了不穿衣服的传统。
传统服饰是一个动态概念,它的变化和创造都是传统的一部分,或许可以说没有改变即不传统。
第二类人呢,他们活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很苦闷,如果活在古代他们会更加痛苦万分。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古代那些官方的尊古行为并不是先找几件古代的衣服原样复制出来,再找一帮人穿上一段时间,接着去改造。他们对复兴的理解看来不是先穿一段时间的古装试试看然后再去兴。甚至他们都不会去找人做公测,那个复只是个人的研究,属于个体行为,而没有将复扩大化到整个社会,让其他人也加入进复的行列。
说回到当代,
当代兴汉服的条件和时机成熟吗?
如果我们理顺一下自己的思路就能发现这个条件在30年前就已经很成熟了,
30年前我们对于历代服饰文物和文献的掌握和研究就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也就是说即便是当时进行创作我们的起点都是很高的,何况是现在。
再来谈谈如何继承,继承什么。
之前我谈到过断点接续论,实际上持断点接续论的人属于朝代发烧友的一种,他们的理论体系和价值取向都是指向朝代的。
有人说这群人很难缠,这是因为很多人在跟他们沟通的时候都会不知不觉的被他们偷换掉概念。
他们和人沟通一开始就会将语境设定为汉服等价于古装,然后再把其他人的思维带入他们熟知的领域,这样他们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让对方在沟通时处于劣势甚至产生罪恶感。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明确沟通方向是讨论汉服还是古代服饰,就不会陷入这样的圈套。
为什么说朝代发烧友的理论不适用于汉服的复兴,
因为朝代发烧友是分裂历史的。
说中国悠久的历史对于我们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我们将历史放在一个时间轴上看,可以看到某些革新和进步,但其中的逆淘汰现象也不容忽视。
也就是说没有哪一个时代可以做到尽善尽美,历史悠久意味着我们相比别人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为什么学书法的要去临摹汉魏的碑刻、唐宋的手卷,为什么直至今天我们还要去读《周易》《道德经》《论语》,
按照朝代接续论的观点,那些早被淘汰了,文体和思维方式都和现代有距离,太远古了,所以最好不要去看,小说才是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顶峰。
朝代化的观念作为个人行为倒也不算是错误,只是不能作为公众意识去推广。
我们更应该将整个历史看做一个整体,
将汉服分解为审美、构造、行为等部分,再各自去历史中找寻一种好的解决方式。
将自己的视野扩大,纵观华夏整个文明史,自然能以新的高度思考我们今天和明天的问题。
【转贴】 关于当代汉服构建与推广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5144870848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汉服的汉
说起汉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汉服这个词的概念。
汉服这个词本身并非新造,但是今义的汉服和古文献中出现的汉服表意存在差异。
今义的汉服如果将其拆分为
“汉”
和
“服”
两个部分,其中的汉指的是汉族。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汉服与其他有着相同概念的民族服饰(如蒙古袍、藏袍)都是有其出现的意义和现实存在价值的,
这类命名法之下的服装所传达的信息存在一个共性,它们描述的都不是古代服装,而是当代的人基于历史重新规划设计过的民族服装。
所以说当代汉服的设计,无论主要灵感来源于哪个朝代,最终得到的都叫做汉服,
汉服的概念本身就约定了其属性和产生方式。
汉族的美学
汉服的美学其实质是以汉族的美学观点作为核心支撑,而不是其他民族的.......
汉族的服饰史是非常长的,而且历史上对于美的理解是 存在变化的,这确实给我们的选择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和麻烦。
当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妨回想一下我们的本意和最初的发心,解题的秘诀其实就在汉服这个词语之上,
汉服本身的定义就不是偏向于朝代而是偏向于民族的,
那就意味着我们要找的是最能集中代表这个民族的美学观点来作为支撑汉服的核心价值体系,而不能简单 的就近找一个朝代作为切入。
从轴心时代的观点出发,可以说往往一个民族思想和哲学的高峰时代,也会是这个民族原生美学观点的集大成时代,
这种美学观点会在历史上延续影响很长时间,这种长期审美惯性的源头就具有一定的历史代表性。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时空上找到一个高度作为切入点,
但是这个高度并不代表全部,我们应该以这个高度作为核心与基础做发散式的吸收与融汇,
其吸收的内容可以包含古今中外一切可以与之契合的元素和技艺。
拥有核心价值体系,并用其作为选择标准,汉服并不会因为兼容并蓄而导致自身被稀释,
相反只会变得更加丰满,变得更具有时代生命力,更具有未来发展潜质......
汉服的着眼点在未来
汉服是当代汉族人在尝试运用先人的智慧和文化遗产结合当今的技术去解决现实穿衣需求的产物,
我们希望汉服能满足当下汉族人的民族识别和文化表达需求.......
无论是汉服还是汉服运动,它的着眼点都是指向未来的,
我们不是为历史服务的。
相反,历史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为历史上的任何一朝续命,而是为了开创新的历史篇章。
新造古董
当借鉴素材变成了服务对象的时候,
我们就会不知不觉的走上新造古董的道路。
汉服有不同于当下时装的特殊性,汉服并不是设计师创意的天马行空,而是基于历史积淀 的重组与创作。
汉服的这一特殊性决定汉服的创作是需要充分汲取历史营养的,
但在这一过程如果自己出现概念模糊或混淆就容易被史学研究人士或朝代发烧友给带偏,
因为这些人的研究和兴趣都是指向古代的,从事汉服推广的人被带偏之后,目标也会在不易察觉间发生变化,
即从解决社会学问题变成了解决考古学问题。
对于史学研究人士和朝代发烧友而言新造古董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或者是一个成果性的,
但是对于汉服来讲,新造古董只是个半成品,因为它还没有完成在当代的转化和落地。
懂历史的人,不会说历史和现实就是完美的、无需改变的,
凡用这种静态眼观看待历史的,其本人也很快会成为历史的笑话。
也有人说汉服应该先继承再创造,
这个观点用在个体上是必须的,但是用在整体和历史上却是不合时宜的。
从个人微观角度来讲,尤其是对于从事汉服生产和销售的,当然先要充分了解和消化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去新造古董也是可以的,毕竟古董也不是个邪恶的或是值得批判的对象,只是别让自己一直停留在新造古董的状态就好。
从整体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讲,我们早在30年前对于古代服饰的综合研究深度就已经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朝创制衣冠的基础,
拖到现在我们还不着手应用和创造,更待何时。
脱离现实与生活的穿衣行为
当文化表达变成了不考虑场合和方法的穿着,仅为了最大程度的炫耀或吸引眼球,
就会成为脱离现实与生活的穿衣行为.....
对于群众而言,更容易将这种行为理解成广告促销活动、行为艺术或者是哪里的演员掉队了。
盛装要在相应的使用场合使用才能合理、充分展示其华丽特性,不具有当代社会属性的古代服饰适合用于艺术拍摄或展演用途。
还有一类就是在现实中穿着过于强调设计风格的服装,
例如过于夸张的飘逸设计,穿着这样的衣服走在人群中好像神仙下凡,这也是不合适的。
大牌时装发布会上的作 品是很强调设计风格的,不过那是为了舞台效果和突出设计理念,
到他们实际卖场的成衣是会进行风格弱化处理的,这是为了更好的与生活相融。
对于汉服来讲也是 一样的道理,
设计风格过于夸张的衣服只适合在特殊场合使用,生活中最好还是平淡一些,
生活着装以让他人看了眼前一亮,但又不至于使对方受到惊吓或一头雾水为宜。
总结
说这些会让一部分已经在借汉服之名穿古装上街的人心生不满,
我是站在汉服发展的角度上来表达观点的,毕竟各方越早摆正各自的位置,对相互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小。
汉服乃至于整个汉服运动,同时具有三重属性,
第一重
: 发掘历史中有什么(考古),
第二重
: 思考这些在当代还能干什么(应用),
第三重
: 探索这些还有什么方式能做得更好(革新)。
这三重属性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是可以不断修正汉服前进方向的。
【转贴】 汉服的形制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3576842217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形制具体会是什么呢,我认为形制是具有历史连续性和普遍性的审美及方法论。
也就是说我们讨论的不是制作一件衣服,而是在一定审美的指导之下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一件衣服。
没错,这已经超出了服装制造的范畴,因为我们不仅仅只是在做衣服,在做衣服或者是在选择、研究衣服的时候,同样可以将祖先的哲学和审美运用其中,这样透过衣服这个点,是可以发散到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
这样一来,
形制就不再是衣服必须有接袖和前中缝,
“曲裾”袍服的 下摆必须是什么形状 这么简单、粗糙的问题了 !!!......
古代社会并不若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封闭和静态,
相比之下,
自称开放的当代人 还搞出了一些有关汉服的
“金科玉律”!!!
不知这是历史的讽刺还是什么 !!!
.....古代服饰留给我们可供参考的样本并不算很充分,
出土实物还主要集中于贵族阶层的盛装。所以
必须记得:
“我们今天所认识到的古代服饰体系 是【不全面】,而且 【畸形的】 !!!
( http://tieba.baidu.com/p/3576842217
【汉服的形制】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
这个时候,
如果我们还要 人为的缩小视野是不可取的 !!!
以自己见过的就说符合形制, 没见过的就不合形制, 同样是存在问题的!!........
【转贴】 形制是什么?-------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理论来说现在不存在明确的形制,因为没有个人有资格制定这个。
制定 “形制” ,必须是行会或者国家这种带有强制力的机构出面才可以。
作为个人你只能建议,也就是你只能说 : “我觉得这个形制应该是这样”,
作为个人你不能说 : “这个形制就是这样的”。
大家都没有强制力,个人谁能说服谁?
再说白了就是,传统服饰有那些是可以确认的,但这些传统服饰到底该怎么做才对,
这个必须有正式机构来制定标准,而这个才是形制。
基于上面说的,所谓吧里个人说 : “正确形制” 这种说法可以休矣。
如果带有强制力的正式机构一直不出来制定,
那么最后形制这东西只能由市场决定,
市场淘汰到最后剩下来,而被大家接受流行的,就是 “正确形制”。
( 注 :这个大吧主 (南楚小将琥璟明)的帖子链接, 如今居然被 “汉服吧” 列为 【非法内容】,被禁止引用)
形制是一种 你希望它有, 它就有, 希望它没有, 它就没有的东西 !!!!!
接下来我讲一个小故事,
以前有人在贴吧不断强调曲裾必须怎样做,然后列举了马王堆汉墓的几张文物照片,说必须要这样做才是“符合形制的曲裾”,然后我在后面跟了一张图纸,说是我准备要做的,然后他说我这个不是曲裾,等他说了一通之后,我才告诉他这其实是马王堆素纱曲裾单衣的图纸。这个问题表面上反应的是某些人根本没有去看历史文献,只是在莫名其妙的跟风附和,更深的是一个我们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马王堆的素纱单衣还是公开的资料,都有人会中招,
对于我见过的那些没有公开的服饰文物,
可以让更多 所谓 “形制党” 中招 !!!
并且命中率还很高 !!!
这说明什么问题,
一件历史文物本身是客观的,但这只能说是历史的一部分。
去判断一件事物或事件、现象在历史上是否存在,本身是主观性很强的,
因为我们都在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去判断去猜测浩瀚的历史。
现在我见到的文物越来越多,我觉得文物一直在刷新我的历史的认识,
一些过去觉得不可能的事物, 偏偏就那么真实的存在 !!!
以至于很难去判断:
什么是有的,
什么是没有的 !!!
所以说考古学会让很多历史问题变得没有结论,
学术上尚且如何, 何况汉服还不是在做考古研究。
所以,
形制这个东西,可能一开始你觉得很具体,
但是, 越往后面 越觉得这个概念很虚 !!!!
针对新人的这点心理,形制已经慢慢变成了某些人的金字招牌,成了商业噱头。
所以,
形制更多的是现代人的一厢情愿 !!!
你希望它是这样的,你认为它是这样的 !!!
可能历史是其他样的, 或者还有很多情况,
因为自己没见过 而说那些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深衣在历史上就会存在这么多的版本,
每个版本和文献的记载都会存在一些出入,
深衣 并没有 “最正” 的概念.........
但令人有些费解的是
他们中的大多数却不敢承认 !!!!
偏要拿出一个
“形制的概念”
去为自己增加底气.........
形制这个概念如果究其本意,是一个很客观的东西。
但奇怪的是 现在却成了一个很主观很唯心的东西.........
因为有的人手里确实握有一些资料.....
但是
他们并不善于不断吸收新知识,
所以会拿出
“形制”
的概念 !!!!....
十多年了,
汉服日常的人 屈指可数,
而且很多都是女同袍,
男同袍 如果想每天穿汉服,实在困难,有心无力 !!!!
不改良, 成吗 ???
【转贴】 汉服很方便 ?? 真的很方便 ???
那么,
“为什么”
还是那么少人
“每天穿汉服来日常生活”
???
如果,
汉服 真的 “很方便”:
如果,
汉服 真能 “适合现代生活”,
而您又热爱汉服,
请问您:
您自己是不是
“每天穿汉服来生活”
呢 ???
如果热爱汉服,
很多人 (您可能是例外) 也做不到 “每天穿汉服来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汉服是拿来穿的,
汉服脱离了
“穿来生活”
这个基本功能后,
还能有
“生命力”
???
其实,
大家心里 都非常清楚明白:
“为什么”
同袍现在还是那么少人
“每天穿汉服来日常生活”
!!!
不错,
古代中国 老百姓全部都穿 “汉服”,
“汉服”
的确在古代
“十分生活化”。
但问题是:
“现代的中国社会”
和
“古代的中国社会”
还是一样吗 ???
每一个时代的服装都息息 相关著, 反映著 当时社会的 生活与文化,
这是社会的
“不易定律”。
现代社会的
:
形态, 方式, 文化, 审美, 工作, 思维, 取舍, 节奏, 甚至 天气 炎热高温,
早已发生了
“翻天覆地”
巨大的变化。
汉服是拿来穿的,
汉服脱离了
“穿来生活”
这个基本功能后,
还能有“生命力”
???
故此,
“现代汉服款式”
当然一定会 自自然然地 随著改变,
其实,很多人也确实在这样做 !!!
举一个现实例子:“形制”上部分生活化 (比如袖长不必回肘......”
“袖长不回肘”
就自然成为
“八字袖”,
这也是现在
“八字袖”
之所以流行的原因。
其实话题
“不应该”
是
“汉服要不要改良”,
“汉服要不要改良”
的
“启蒙时期”
早就过去了 !!!
现在应该讨论的是:
如何把汉服改良为可以每天可以穿来生活的汉服,
尤其是
“男子汉服”
!!!!
我心中的汉服
: 能夠天天穿 !!!
家务穿, 上班穿, 上街穿, 挤车穿,
工作穿, 游玩穿, 跑步穿, 运动穿,
炎热穿, 严寒穿,
天天穿,
而不是把它买回来,
高高挂起,
漂亮是漂亮了,
但很多时候,穿什麼 并不完全由自己决定, 也由 生活,
场合,
天气 决定,
现代生活中
“真正传统汉服”
真的不太适应现代生活,
不能天天穿,
只好退而求其次穿
“现代改良汉服”
!!!!
过去10年,整个日本的和服销售量减少了一半。
日本行业数据显示,西阵区和服的销售数字从
29.1万 件骤减至 87382 件。
同时,西阵区的和服会馆大批倒闭。
在 1980 年,该区大约有 1200 家和服会馆,而现在只剩下 606 家。
为什么 ???
原因十分简单: 和服没有真正的融入日本人的生活之中 !!!
“汉服”是拿来穿的,
“汉服”脱离了
“穿来生活”
这个基本功能后,
还能有“生命力”
???
销量
40 年萎缩
85% , 日本业者不得不想方设法,拯救和服这个黄昏行业。
1975 年,高峰期时的市场规模为1.8万亿日元。
根据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的调查:
2008 年,和服行业萎缩至
4065亿日元,
2016 年,进一步下滑至
2785亿日元。
东京和服世家传人广濑雄一说:
“和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距离越来越远。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创造出能为现代人所接受的产品。”
日本和服振兴会副主席、和服生产商矢岛孝敏坦言,购买和服有“太多的障碍”——贵、难穿。
“我们必须使和服价格更大众化,并提升其可穿性,若能做到这些,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购买和服。”
曾为美国造型前卫巨星Lady
Gaga设计和服的京都和服设计师齐藤上太郎表示:
和服除了保留基本结构,还应腾出试验的空间,
“每一年的流行趋势和风向都在变,和服应保持不变的想法是不对的。和服并不是古老过时的东西。”
汉服 生活化,生活 汉服化, 才能汉服 普及化。
这是“汉服改良”时,
必须对汉服的
“功能”
“形制”
“飘逸”
“时尚”
之间的选择,折冲。
这
“功能”
“形制”
“飘逸”
“时尚”
之间的选择和折冲,
将大大 考验现代汉服设计师的功力。
中国的
“汉服运动”
想要成功,
必需要吸收一大批 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将汉服从一种
“仪式化的衣服”
转化为
“功能性的衣服”,
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使之再度获得新生。
日本前车之鉴,勿蹈覆辙。
“现代汉服”
是从“传统汉服”延伸出来的,
现代化,生活化的一种非常自然的“现代汉服款式”,
完全是为了主要用来适合
“现代社会生活”
穿著生活化的一种非常自然的汉服款式。
这一切都是现代社会的自然产品。
2014 款式发展调查
2015 款式发展调查
说明大部分同袍在尊崇汉服基本形制要求的同时,
也希望汉服能和当代社会相结合,展现出它的现代美。
不同的生活场合应穿 不同款式的 “现代汉服”,
应该同时兴
3 种
“现代汉服”
款式:
“改良汉服”
款式
1: 现代广袖汉服
-- 礼服,适合 正式隆重场合。
“改良汉服”
款式
2: 现代窄袖汉服
-- 常服,适合 日常现代生活。
“改良汉服”
款式
3: 现代汉服时装
-- 便服,保留汉服神韵的现代汉服时装,
只要让人一眼就知道它来自汉服,
适合现代社会生活 休闲随意穿著。
其中
“汉服时装”便服,
可以说是 一种现代社会汉服体系中的中国
“老百姓现代短褐”。
完全是为了用来 适合“现代社会生活 休闲随意穿著” 生活化的衣服。
它相当於以前中国
“最多人穿”
的款式 :“短褐”,。
以前
“短褐”
是老百姓生活衣服, 不讲究形制,
“汉服时装”
便服是一种当下中国老百姓的
“现代短褐”, 也不讲究形制,
其条件是:保留汉服神韵,让人一眼就知道她来自汉服。
这种
“现代短褐”
一定会像以前中国老百姓穿的
“短褐”
一样,
迟早也一定会像传统短褐 变成为一种 中国
“最多人穿”
的现代汉服款式。
有了这
3 种
“现代汉服”
款式,现代社会各种生活场合就都可以照顾到。
这样,
汉服才会有现代 生命力, 才能 生生不息,
流传万世。
汉服 生活化,生活 汉服化, 才能汉服 普及化。
【转贴】 汉服 “形制” “功能” “飘逸” “时尚” 之间的选择
“现代社会”
和
“古代社会”
相比,
无论是社会的
: 形态, 方式, 文化, 审美, 工作, 思维, 取捨, 节奏, 甚至 天气 炎热高温,
早就已发生了 翻天覆地 巨大的变化,
推广汉服当然 一定要 随著改变,
不然只是 缘木求鱼。
汉服如果要在现代社会中复兴,
就一定要在
“形制”
“功能”
“飘逸”
“时尚”
之间做出折冲选择
这些选择就要看改良的是哪一种汉服,
汉服的
“常服”,“便服”
的
“形制”
就没有那么多讲究,
为什么“形制就没有那么多讲究”,
因为主要顾及的是汉服“常服”“便服”
的“功能”,而不是它的“形制”。
这是汉服改良时候对汉服的
“功能”
“形制”
“飘逸”
“时尚”
之间的选择,折冲。
这“功能”
“形制”
“飘逸”
“时尚”
之间的选择
将大大考验现代汉服设计师的功力。
中国的汉服运动想要成功,
必需要吸收一大批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将汉服从一种
“仪式化的衣服”
转化为
“功能性的衣服”,
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再度获得新生。
不同的生活场合应穿 不同款式的 “现代汉服”,
应该同时兴
3 种
“现代汉服”
款式:
“改良汉服”
款式
1: 现代广袖汉服
----- 礼服,适合 正式隆重场合。
“改良汉服”
款式
2: 现代窄袖汉服
----- 常服,适合 日常现代生活。
“改良汉服”
款式
3: 现代汉服时装
----- 便服,保留汉服神韵的现代汉服时装,
只要让人一眼就知道它来自汉服,
适合现代社会生活 休闲随意穿著。
有了这
3 种
“现代汉服”
款式,现代社会各种生活场合就都可以照顾到。
这样,
汉服才会有现代 生命力, 才能 生生不息,
流传万世。
汉服 生活化,生活 汉服化, 才能汉服 普及化。
当然要尽量保存
“形制”。
但是保留
“形制”
的大前提是:
“形制”
不能阻碍汉服复兴。
如果
“形制”
阻碍了汉服复兴,
“形制”
也必须被改良 !!
溪山琴况 (老吧主) 对
“现代汉服”
的理解,洞若观火,对此早有预见。
【转贴】 如果 “形制” 阻碍了汉服复兴, “形制” 也必须改良 !!!
“形制”
并不是铁板一块,
如果
“形制”
阻碍了汉服复兴, 那么,“形制” 也必须改良 !!!
比如: 形制袖长 !!!
如果真的要
“按照古制”
一成不变的话,
那麼现在 绝大部分汉服朋友的 祭服和礼服都 不合正统。
没错,是绝大部分,
因为 按照正统要求 “出手回肘是正体”
( 按礼的要求,正装袖长需回挽至肘
),
现在绝大部分汉服朋友的 祭服和礼服都绝对不是
“出手回肘是正体”
按照真正正统的
“制度”和“循古”要求,
为什麼 会这样 ???
因为
“形制”袖长 阻碍了汉服复兴 !!!!
所以,“形制”袖长 也已经被改良了 !!!
现在汉服同袍的汉服 基本上都是 “改良汉服”
!!!
如果现在的汉服不是 已经进行过改良的话
“汉服运动”
肯定走不到十年, 汉服早一命呜呼了。
溪山琴况 (老吧主) 对
“现代汉服”
的理解,洞若观火,对此早有预见。
【转贴】 汉服与时代的适应性 ----- 老吧主(溪山琴况)
汉服的袖长 “回肘” 其首要的条件是 :
必须要不介意
“回肘”
带来的不方便。
下面是 汉服吧 老吧主(溪山琴况)对 “汉服复兴” 袖长之观点:
http://tieba.baidu.com/p/45226273 -----
老吧主(溪山琴况)
( 注: 这个老吧主(溪山琴况)的帖子链接, 如今居然被 “汉服吧” 列为 【非法内容】,被禁止引用)
.....我比较赞成汉唐神韵兄所提出的多层次多谱系发展汉服的构想,我觉得这是个比较好的思路。(可见:[理论原创]
论汉服“改良”与否之争与
“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
构想
: http://post.baidu.com/f?kz=25203572 )
下面是选录 老吧主(溪山琴况) 所赞成的 “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
文章的其中一部分:
“....汉服从来都是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汉服也不例外.......
.....在裁剪上 部分使用 "立体裁剪"
,在穿戴繁琐性上大大简化,这是对正宗传统汉服既合理继承,又适当发展。
.....在 "形制上部分生活化"
(比如
"袖长不必回肘"
.....
.....在做工、面料上采用现代工业技术,降低成本。
这样发展而来的现代汉服,其地位将与 各民族的当代民族服装相当........."
“袖长不回肘”
就自然成为
“八字袖”,
这也是現在
“八字袖”
之所以流行的原因。
汉服当然要尽量保存
“形制”,
但是
保留
“形制”
的大前提是:
“形制”
不能阻碍汉服复兴 !!!
汉服 生活化,生活 汉服化, 才能汉服 普及化,复兴化。
所以,
溪山琴况 (老吧主) 於是对现代汉服早就有了一种前瞻性策略,
溪山琴况 (老吧主) 对
“现代汉服”
的理解,洞若观火,
对
“改良”
早有预见, 故在早期就十分支持 : “形制上部分生活化":
把形制袖子改短 主要目的是要把 汉服方便化,生活化, 这样 “现代汉服” 才能普及化,复兴化。
更何况, 自古就有 “八字袖”。
回肘要求是针对周制深衣的,不针对其他服饰。
且即便是深衣制,古人也没完全遵循。
从周代文物看周制深衣很可能周代人就不怎么遵守,后世朝堂更是边用边改。
可能只有东汉经学家,宋明儒生才尝试严格遵守。
深衣制尚不遵循,非深衣就更加了,虽汉服袖子多较长,但不同时代不同款式也有不同。
半臂肯定短,晋宋明均有单穿半臂的,如果说这不正式,那么西汉仪仗队有七分袖,
而南北朝袖普遍大而短,南北朝的八字袖看起来挺好。
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
只有黑子才会这么瞎说,很遗憾,一些无知的同袍也会跟着黑子这么瞎说。
【转贴】 汉服 生活化,生活 汉服化, 才能汉服 普及化 !!!
(1) 同袍们必须要了解目前汉服复兴的大环境: 现在同袍的汉服基本上都是
“改良汉服”.
(2) 只有大家都晓得了自己身上穿的汉服绝大多数都是
“改良汉服”,
才不会对改良有
“无知的排斥”。
(3) 只有同袍们
“不无知的排斥改良”,那些真正想为汉服贡献的服饰设计师,
就不会给那些说什么
“先复兴,后改良”
无知盲目者给吓跑 !!!
这样汉服才有机会得到专业设计师更进一步来改良。
(4) 甚至“形制”也不是铁板一块,
如果
“形制”
阻碍了汉服复兴, 那么,“形制” 也必须改良 !!!
比如: 袖长 !!!如果真的要
“按照古制”
一成不变的话,
那麼现在 绝大部分汉服朋友的 祭服和礼服都 不合正统。 没错,是绝大部分。
既然如此,
“还想怎么改 ?!” ???
道理十分简单:
如果,
汉服 真的“很方便”:
如果,
汉服 真能“适合现代生活”,
而您又热爱汉服,
请问您:
您自己是不是
“每天穿汉服来生活”
呢 ???
如果您热爱汉服,
也做不到
“每天穿汉服来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汉服是拿来穿的,
汉服脱离了
“穿来生活”
这个基本功能后,
还能有“生命力”
???
“汉服要不要改良”
的
“启蒙时期”
早就过去了 !!!
其实话题
“不应该”
是
“汉服要不要改良”,
现在应该讨论的是:
如何把汉服改良为可以每天可以穿来生活的汉服,
尤其是
“男子汉服”
!!!
【转贴】 谬论 :大谈改良而拿不出让人满意的改良作品
比如唱歌, 听到别人唱歌声,
很多人说唱得好, 但也会有人说唱得不好,
您说: 唱得不好? 那你唱来听听!
这样反驳,还能让人说什么 ???
批评的人, 大部分人都不会唱歌的。
不会唱歌, 不代表批评的没有道理 !!!
穿衣服更是如此,
老百姓每天都在穿衣服,
老百姓当然会对衣服有各式各样的要求。
有人批评汉服说:
“汉服不好? 那你 “改良” 来看看!”
“动手啊!制图画版型出来啊!”
“什么都不做瞎嚷嚷打嘴炮有意思 ???”
这样反驳,还能让人说什么 ????
批评的人,大部分人都不会具体操作制图画版型来设计“改良”的。
如果 汉服真能适合现代生活,
如果 汉服真的是很方便,
而您又热爱汉服,
请问您:
您自己是不是
“每天穿汉服来生活”
呢 ???
如果您热爱汉服,
也做不到
“每天穿汉服来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所以,
在此建议汉服吧进行一个调查,
问问同袍他们: 为什么不是 “每天穿汉服来生活”
???
把
“不喜欢每天穿汉服来生活”
的原因找出来,
就知道应该如何来
“生活化改良”,
然后请汉服设计师 行家来改良,
希望同袍对改良的新款式会喜欢上,可以真正穿来生活。
不同的生活场合应穿 不同款式的 “现代汉服”,
应该同时兴
3 种
“现代汉服”
款式:
“改良汉服”款式
1: 现代广袖汉服
----- 礼服,适合 正式隆重场合。
“改良汉服”款式
2: 现代窄袖汉服
----- 常服,适合 日常现代生活。
“改良汉服”
款式
3: 现代汉服时装
----- 便服,保留汉服神韵的现代汉服时装,
只要让人一眼就知道它来自汉服,
适合现代社会生活 休闲随意穿著。
有了这
3 种“现代汉服”款式,现代社会各种生活场合就都可以照顾到。
这样,
汉服才会有现代 生命力, 才能 生生不息,
流传万世。
2014 款式发展调查
2015 款式发展调查
说明大部分同袍在尊崇汉服基本形制的同时,
也希望汉服能和当代社会,日常生活结合,展现出它的现代美。
【转贴】 “失败告终” 的日本衣冠复兴运动
http://view.163.com/special/reviews/kimono0627.html
“和服”
“韩服”
都放弃改良为日常生活化便服,
“和服”
“韩服”
基本上只是以礼服存在。
结果怎样 ????
尽管 韩国政府,日本政府的文化大力支持下:
现在
“韩国”
“日本”
还是
“越来越少人”
穿
“韩服”
“和服”,
因为他们彻底放弃了把衣冠来生活化改良 !!!
时至今日
“韩服”
“和服”
每况日下,
这不能不警惕 !!!!
以至于如今,除了艺伎所穿著,和服也只能在婚礼,丧礼和一些特殊节庆才能看到了。
主要为日本国民於冠婚葬祭以及卒业式、访问、飨宴、剑道、弓道、茶道、花道、香道、雅乐、棋道、书道传统礼仪场合中所穿著的。
大多数日本人一生中只在 儿童节、成人式、新婚和葬礼时需要穿著和服。
过去10
年,整个日本的和服销售量减少了一半。
日本行业数据显示,西阵区和服的销售数字从
29.1万 件骤减至 87382 件。
同时,西阵区的和服会馆大批倒闭。
在 1980 年,该区大约有
1200 家和服会馆,而现在只剩下 606 家。
和服没有真正的融入日本人的生活之中。
销量
40 年萎缩
85% , 日本业者不得不想方设法,拯救和服这个黄昏行业。
1975 年,高峰期时的市场规模为1.8万亿日元。
根据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的调查:
2008 年,和服行业萎缩至
4065亿日元,
2016 年,进一步下滑至
2785亿日元。
东京和服世家传人广濑雄一说:
“和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距离越来越远。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创造出能为现代人所接受的产品。”
日本和服振兴会副主席、和服生产商矢岛孝敏坦言,购买和服有“太多的障碍”——贵、难穿。
“我们必须使和服价格更大众化,并提升其可穿性,若能做到这些,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购买和服。”
曾为美国造型前卫巨星Lady
Gaga设计和服的京都和服设计师齐藤上太郎表示:
和服除了保留基本结构,还应腾出试验的空间,
“每一年的流行趋势和风向都在变,和服应保持不变的想法是不对的。和服并不是古老过时的东西。”
前车之鉴,勿蹈覆辙。
中国的汉服运动想要成功,必需要吸收一大批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将汉服从一种
“仪式化的衣服”
转化为
“功能性的衣服”,
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再度获得新生。
2014 款式发展调查
2015 款式发展调查
说明大部分同袍在尊崇汉服基本形制要求的同时,
也希望汉服能和当代社会相结合,展现出它的现代美。
(12)最后,
不同的生活场合应穿 不同款式的 “现代汉服”,
应该同时兴
3 种
“现代汉服”
款式:
“改良汉服”
款式
1: 现代广袖汉服
----- 礼服,适合 正式隆重场合。
“改良汉服”
款式
2: 现代窄袖汉服
----- 常服,适合 日常现代生活。
“改良汉服”
款式
3: 现代汉服时装
----- 便服,保留汉服神韵的现代汉服时装,
只要让人一眼就知道它来自汉服,
适合现代社会生活 休闲随意穿著。
有了这
3 种
“现代汉服”
款式,现代社会各种生活场合就都可以照顾到。
这样,
汉服才会有现代 生命力, 才能 生生不息,
流传万世。
汉服 生活化,生活 汉服化, 才能汉服 普及化。
【转贴】 汉服是一种现代服装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3152518200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汉服是当代汉人对于历史的演绎和再创造,服饰不存在最完美,服饰始终将伴随社会思潮的变迁而发生改变
....现代汉服不可局限于过于文物的数据当中,更多的是要研究控制这些数据对于着装效果所产生的影响。
至于过去有没有,其实和我们没多大关系。
过去有的,我们可以选择性的继承,
过去没有的,只有能产生积极效果那就大胆的让他有.......
....过去没有不应该成为一个限制或是禁区,
而应该是一个机遇,既然过去没有,那就可以添加美好的东西让他变得有.......
“汉服吧” 里太多人根本不知道 “什么是 “汉元素”” !!!
他们随意盲目胡乱瞎用
“汉元素”
一词 :
【转贴】关于 “汉元素”
的定义问题 ------ 南楚小将琥璟明 ( 大吧主 )
http://tieba.baidu.com/p/4695885330 (关于“汉元素”的定义问题) ------ 南楚小将琥璟明 ( 大吧主 )
( 注 :这个大吧主(南楚小将琥璟明)的帖子链接, 如今居然被 “汉服吧” 列为 【非法内容】,被禁止引用)
“汉元素”
虽然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概念,
但是目前对其的定义却是模糊不清的。
有人认为只要不是文物的复制品就是 “汉元素”,这显然是荒谬的。
当今的汉服本身就不是把历代的服饰制作出来然后罗列到一起的概念,
当今的汉服应该是对历代汉族服饰中原生态审美的综合总结,
再根据实际需求而重新组合形成的。
其实质与命名反映了这种服饰体系的历史性、传承性和民族性。
“汉元素” 这个名词很直观的表明了“汉”不是本体而是以元素的形态出现,
对应到现实语境,“汉元素” 的本体就是西式剪裁的服装。
所以 “汉元素” 的定义就应当是在西式服装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汉服的元素,
这个元素可能是某种局部造型、纹饰、材质、色彩美学等。
至于那些将衣裙改短小些的夏装,
若本体采用的不是西式剪裁 那也就不是什么 “汉元素”,
它属于汉服系统中的 “便装”。
【转贴】 “汉服时装” 和 “汉元素时装” 在本质上的巨大区别 !!!
“汉元素”
这个名词十分不恰当,
正确的名称应该是
“汉服时装”,
不应该称为
“汉元素时装”。
应该用 “汉服时装” 的名称原因如下:
在汉服发展的历史上,
每一种汉服款式在当其时都是
“时装”,
现代的
“汉服时装”
便服是现时代一种
“保留汉服神韵”
的
“现代汉服时装”,
现代“汉服时装”
便服的基础是“汉服”,
“汉服”
是其母体, 是汉服自然现代化, 简便化, 生活化,
和西化
“本质上毫无关系”, 尽管有类似 !!!!
“汉元素时装”
的基础是
“西服”,
“西服”
是其母体, 仅仅在 “西服”上点缀一点汉元素。
现代
“汉服时装”
-- 便服,是保留汉服神韵的现代汉服时装,
一眼就知道它来自汉服,
但“汉元素”一眼就知道它就是
“西服”,
仅仅在
“西服”
上点缀一点汉元素而已。
保留汉服神韵的应该用正确的名称
“汉服时装”,不该用十分不正确名称
“汉元素”。
现在问题是:
这两者之间有着
“相当的类似之处”,
请问:
多过多少
% “汉服母体”
才算是
“汉服时装”
???
少于多少
% “汉服母体”
才算是
“汉元素时装”
???
在
“汉服时装”
和
“汉元素时装”
交汇模糊边界, 两者之间不明显的交界处,
又如何看待 ???????
在此处, 每个人就会有每个人自己的“汉服价值观”。
这只能交给历史,时间,老百姓,和汉服市场来决定。
【转贴】 “汉服时装” 便服的意义是什么 ???
不同的生活场合应穿 不同款式的 “现代汉服”,
应该同时兴
3 种
“现代汉服”
款式:
“改良汉服”
款式
1: 现代广袖汉服
----- 礼服,适合 正式隆重场合。
“改良汉服”
款式
2: 现代窄袖汉服
----- 常服,适合 日常现代生活。
“改良汉服”
款式
3: 现代汉服时装
----- 便服,保留汉服神韵的现代汉服时装,
只要让人一眼就知道它来自汉服,
适合现代社会生活 休闲随意穿著。
尤其
“汉服时装”便服,
可以说是 一种现代社会汉服体系中的中国
“老百姓现代短褐”。
完全是为了用来 适合“现代社会生活 休闲随意穿著” 生活化的衣服。
它相当於以前中国
“最多人穿”
的款式 :“短褐”。
以前
“短褐”
是中国老百姓生活衣服, 不讲究形制。
“汉服时装”
便服就是当下中国老百姓的
“现代短褐”,也不讲究形制。
其条件是 : 保留汉服神韵,让人一眼就知道她来自汉服。
这种 中国“现代短褐”便服 一定会像以前中国老百姓穿的“短褐”一样,
迟早会成为一种 中国 “最多人穿” 的汉服款式。
有了这
3 种
“现代汉服”
款式,现代社会各种生活场合就都可以照顾到。
这样,
汉服才会有现代 生命力, 才能 生生不息,
流传万世。
汉服 生活化,生活 汉服化, 才能汉服 普及化。
【转贴】 到目前为此, 中国还没有出土过 完全符合文献记载的 “深衣” !!!
在横店的
“中华礼乐大会”
上,
看到
“十二深衣复原”
实物展时,
令人陷入 深深的思考。
十二件
“深衣”
却细节完全不一样 !!!!
十二件大致感觉
“类似的深衣”,
这些
“类似的深衣”
让人更加怀疑
某些 偏激的 “形制党” 对汉服细节的苛求 到底有何根据 ???
所以,
完全精确的标准 根本就不存在!!!!
http://tieba.baidu.com/p/3373275810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1343256734
对此,
经历了多年 对汉服的考证研究,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有感而发:
“我觉得
“深衣”
真有可能是一个
“理想化的东西”,
反正目前 没有出土过 完全符合文献记载的深衣”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这样经历了多年对汉服考证研究学者,
接触文物越来越多,
反而对
“形制”
的理解 采取了一个更加 “宽容态度”,
却更能显出一个汉服考证研究学者对汉服文化真正的
“严谨态度”
!!!
【转贴】 形制是什么?-------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2851204969 (形制是什么?)--------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 注 :这个大吧主 (南楚小将琥璟明)的帖子链接, 如今居然被 “汉服吧” 列为 【非法内容】,被禁止引用)
形制是一种 你希望它有, 它就有, 希望它没有, 它就没有的东西 !!!
接下来我讲一个小故事,
以前有人在贴吧不断强调曲裾必须怎样做,然后列举了马王堆汉墓的几张文物照片,说必须要这样做才是“符合形制的曲裾”,然后我在后面跟了一张图纸,说是我准备要做的,然后他说我这个不是曲裾,等他说了一通之后,我才告诉他这其实是马王堆素纱曲裾单衣的图纸。这个问题表面上反应的是某些人根本没有去看历史文献,只是在莫名其妙的跟风附和,更深的是一个我们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马王堆的素纱单衣还是公开的资料,都有人会中招,
对于我见过的那些没有公开的服饰文物,
可以让更多所谓“形制党”中招 !!!
并且命中率还很高 !!!!
这说明什么问题,
一件历史文物本身是客观的,但这只能说是历史的一部分。
去判断一件事物或事件、现象在历史上是否存在,本身是主观性很强的,
因为我们都在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去判断去猜测浩瀚的历史。
现在我见到的文物越来越多,我觉得文物一直在刷新我的历史的认识,
一些过去觉得不可能的事物, 偏偏就那么真实的存在 !!!
以至于很难去判断:
什么是有的,
什么是没有的 !!!
所以说考古学会让很多历史问题变得没有结论,
学术上尚且如何, 何况汉服还不是在做考古研究。
所以,
形制这个东西,可能一开始你觉得很具体,
但是, 越往后面 越觉得这个概念很虚 !!!
针对新人的这点心理,形制已经慢慢变成了某些人的金字招牌,成了商业噱头。
所以,
形制更多的是现代人的一厢情愿 !!!
你希望它是这样的,你认为它是这样的 !!!
可能历史是其他样的,或者还有很多情况,
因为自己没见过 而说那些都是不存在的.........
对于做一件衣服,当然会有一些核心要素,这个要素与其说形制还不如叫构造法。
例如一个时代做衣服会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裁剪模式,但不见得都会相同。
所以即便是古人做衣服,追求的也是大概是这么回事就行了,
所以深衣在历史上就会存在这么多的版本,
每个版本和文献的记载都会存在一些出入,
深衣并没有“最正”的概念,
你认同谁的 或者自己根据文献去考证都行。
对于现代而言,更重要的是对历史的提取运用, 而非对某一件历史事物的不断复制。
现代我们很多人判断一件衣服是不是汉服,实际上更多的是根据经验,
但令人有些费解的是
他们中的大多数却不敢承认 !!!
偏要拿出一个形制的概念 去为自己增加底气...........
形制这个概念如果究其本意,是一个很客观的东西。
但奇怪的是现在却成了一个很主观很唯心的东西.........
因为有的人手里确实握有一些资料.....
但是 他们并不善于不断吸收新知识,
所以会拿出
“形制”
的概念 !!!!......
历史是你看的东西越多就越能去接近的,我们要把自己的眼界放大,而不是去缩小。
我们当代所能知道的历史服装样本,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朝,在这方面我们不输给任何一个时期,
但我们断掉的是审美。如果民族的审美情调培养不起来,
那么这些历史样本对于我们都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因为我们将只会去模仿,而不知道运用。
我自己是从事历史研究的,我不会主张任何历史虚无主义,
我更多的是希望大家明白一种看待和研究历史的方法,
要知道现在的
“形制”
很大程度上属于
“唯心历史观”,
至于未来汉服的发展,能做到充分运用祖先制衣智慧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美观就很好了..........
下面两件衣服,感兴趣的可以做一些实验,你不要直接把图片发给别人,而是画成线稿,再去问。有人会上钩,会说这是现代人YY的,这不是历史,然后巴拉巴拉一堆,你等他喷完了再把原照片给他看,事情就会很有意思。当然如果拿出的是一些博物馆没有公开的内部资料,更加好使。
【转贴】 汉服的形制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3576842217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形制具体会是什么呢,我认为形制是具有历史连续性和普遍性的审美及方法论。
也就是说我们讨论的不是制作一件衣服,而是在一定审美的指导之下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一件衣服。
没错,这已经超出了服装制造的范畴,因为我们不仅仅只是在做衣服,在做衣服或者是在选择、研究衣服的时候,同样可以将祖先的哲学和审美运用其中,这样透过衣服这个点,是可以发散到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
这样一来,
形制就不再是衣服必须有接袖和前中缝,
“曲裾”袍服的下摆必须是什么形状这么简单、粗糙的问题了。
有没有前中缝,不一定,具体不是看历史上哪些有哪些没有,
历史上的样本告诉我们两者都可以,那我们再去选择的话,就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了,
而判定的标准就成了审美和节约材料。研究接袖同样如此......
至于花式袍服的下摆,
先秦两汉时期的人之所以创造出这种衣服,也是一种审美驱动,或模仿燕子的尾羽或模仿花朵,形式有多种.....
事实上我们现在很多人在判定一件衣服是不是汉服的时候,
用的也是主观审美,
只是这里面多数人
会出于所谓的圈内潜规则 不敢明着说罢了 !!!
在这种不自信的背景下自然要拉出古人和文物给自己壮胆 !!!.......
古代社会并不若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封闭和静态,
相比之下,
自称开放的当代人还搞出了一些有关汉服的“金科玉律”!!!
不知这是历史的讽刺还是什么 !!!
有人说礼服绝对不能改,
如果说礼服是绝对不能改的,
那我们看到的历代礼服可能会是陕北羊皮褂子那样的东西。我们知道古代绝大多数的王朝,帝王最高规格的礼服是大裘冕,大裘冕是个什么东西呢,上衣是黑羊皮的还是带毛的羊皮,下裳是纯色的,没有章纹,冕无旒。大裘冕的尊贵之处是因为被视作“先王法服”。为什么上衣用毛皮,因为古人认为祖先在没有发明纺织之前是衣皮的.....
这种衣服的设计思路是会意,
而绝非是象形。
会意这个概念对我们理解历代服饰的变迁尤为重要,特别是礼服层面......
古代服饰留给我们可供参考的样本并不算很充分,
出土实物还主要集中于贵族阶层的盛装。
所以说
必须记得:
“我们今天所认识到的古代服饰体系 是【不全面】,而且 【畸形的】 !!!
( http://tieba.baidu.com/p/3576842217
【汉服的形制】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
这个时候,
如果我们还要人为的缩小视野是不可取的 !!!!
以自己见过的就说符合形制,没见过的就不合形制,同样是存在问题的 !!!
....形制除了有历史的, 还应该有时代的, 最后还得有自己的。
【转贴】 说汉服不是复古,但又不能改良。 那是什么东西 !?!?!?
http://tieba.baidu.com/p/4308970479?pn=3
认为目前存在和古代保持一致的一种款式,想支持这种。
这种想法或许叫
“复古”,或许叫
“尊古”,我觉得是可以的,当然要有真正的改良我也支持。
不过,我也只支持真正的复古。
目前恐怕还完全不到时候,目前的情况可能和很多
“形制派”
的支持者设想的不一样。
很多人以为一件衣服比较简单,那就是和古代一样,
如果比较复杂,或是某些元素和电影或和服重合了,那就
“影楼”。
但【汉服】其实不是这样的,
你看到的包裹严实的,袖子长的,
有前后中缝的,不飘逸不拖地,一字下摆的,却也 不见得就是复古。
而反过来一些
“露了锁骨”
的,“八字袖”
的,没有
“前中缝”,
还有 “宽腰带” 还很飘逸,不是一字下摆的,很像
“影楼”
的,却可能是复古的
..........
所以如果把标准制定在复古,我不反对,这是一个可选项。
但如果定在坚持现在的汉服标准不动摇,我非常反对。
假设我们把严格标准的执行标准定在和古代款式一致,这绝对是把双刃剑。
可以消除改变款,但也可以消除当前的种种错误形制原则或推荐款。
而且复古款中很多可能会比改变款 更像和服,更像 “影楼”。 大家能接受吗?
复古 ? 可以 ,
改良 ? 也可以,
但是如果说汉服既不是复古,但又不能改良。 那是什么东西 !?!?!?
......真要复古,恐怕最怨念的 是某些 “形制派”
啊。
周到西汉的复古,多半会让
“仿和服党”
找到新方法;
东汉 魏晋 南北朝的复古,肯定会让
“仙女党”
喜出望外;
南北朝 唐宋的复古,可能会让一些
“小露派”
兴奋;
好吧,宋灭亡后的服饰终于不仙也不象和服也不露了,终于让形制派的死敌沉寂失望了,
但是这种依靠辽金元挽回的一局是不是有点可笑。
复古后的这个局面大家能否接受?
千万别到时候 又来一些不是复古,不能看时代,或者结构看不清就不能做之类的话,来阻拦啊 !!!
【转贴】 汉服在当下的重生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2743025831 --------
南楚小将琥璟明(大吧主)
“形制”这个概念是要看具体情况的,
对于历史学研究范畴,这的确很重要,
史学研究希望别人可以从复制品中准确的定位朝代,
甚至还需要精确到一个朝代的初期、前期、中期,还是晚期,
需要精确到地理区域等等。
并且历史研究还不能带有主观的感情因素,
重点是对于过去客观事实的再现,所以越准确或者说越像越好。
但是对于汉服而言,
形制是一个很虚的东西,甚至已经沦为了一种工具,
换句话说,你认为是对的就是对的,
你希望是对的,也可以找到很多理由,
同理你想反对也是一样的做法。
首先对于文物的反复“临摹”实际上就是从文物数据里面去找规律,
最后我们再运用规律去指导生产。
临摹是衣服在驾驭人,
而生产应该是人去驾驭衣服。
研究的过程是从结构到效果的过程,也就是说你只有精确还原文物的数据,
最终才能获得与原件最为接近的着装效果。
而掌握了这个规律之后,是从效果到结构的过程,
也就是说你可以先确定好需要的着装效果,
然后再根据效果去寻找与之对应的结构或剪裁方法。
当下之汉服,
最应该去发掘传统服饰中特有的神韵以及传统剪裁中所包含的中国式智慧,
而非对过去时间点的重现,那是做考古才用的。
我们完全可以广泛采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服装制造、剪裁技法,并熟练理解、掌握不同技法所能产生的造型效果。
然后根据具体的需求,去使对应使用。
这样一来,一件衣服里面可以说小到一个边角一根系带的做法都是有所根据的,
但就整体而言,却在历史上找不到完全一致的文物。
以后如果同袍在介绍汉服的时候不再说我这件是根据XX朝的XX号文物复原的,
而是说汉服是采历史之精华制成的现代服装,
这才是汉服在当下的重生。
必须记得:
“我们今天所认识到的古代服饰体系 是【不全面】,而且 【畸形的】 !!!
( http://tieba.baidu.com/p/3576842217
【汉服的形制】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
【转贴】 没学会走就先学会跑,这还得了!
....总有人说汉服古人可以改进我们不行,我们要做的是先传承后改良云云,
总是说:没学会走就先学会跑,这还得了!
恕我愚钝,不能理解这种逻辑。
是不是用计算器之前先得把算盘玩得滚瓜烂熟 ?开车之前先把要学马车 ?
缝纫机之类的就别用了,先把博物馆的织布机复原出来,用熟啦才行 ?.....
多年以前,楼主习惯用6孔箫,8孔箫刚普及的时候,
有人说6孔更符合传统乐曲的吹奏,抵制8孔箫的。
但是楼主觉得8孔箫也非常不错,而且方便转调,
现在看看,大师们都普遍用8孔箫了。时至今日楼主两种箫都喜欢,经常换着用,
对于千年以后的人来说,8孔箫就是新中国制式的,
那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 汉服不也是这样嘛!
改良汉服不是忘记汉服,改良也得先看下原版是什么样的好吧,绕过原版的那叫发明不叫改进.....
.....上面对比虽不甚恰当,反过来想,算盘之后有计算器,马车之后有汽车,
但是古汉服之后是没有现代汉服的,
这正是汉服的遗憾所在,也是我们这群人存在的原因。
我们所做的就是重构和推广当代汉服体系,
而古汉服则是我们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资料库,对其的深度研究和理解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照搬的行为绝不可取,也是当代汉服发展的一大阻力。
但是为了改而改的
“改良”
同样不可取。
汉服的意义绝不只是一个交领一条中缝那么简单,她的灵魂是所代表的汉族服饰美学。
我们要做的是从过去服饰的每一个细节去综合提取这一美学,然后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场景来构建当代汉服体系。
【转贴】 汉服体系分类大纲 : 便装,正装,盛装,礼服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4700328271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http://tieba.baidu.com/p/4695885330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 注 :这个大吧主( 南楚小将琥璟明)的帖子链接, 如今居然被 “汉服吧” 列为 【非法内容】,被禁止引用)
......当今的汉服应该是对历代汉族服饰中原生态审美的综合总结,
再根据实际需求而重新组合形成的。
其实质与命名反映了这种服饰体系的历史性、传承性和民族性。
至于那些将衣裙改短小些的夏装,
若本体采用的不是西式剪裁那也就不是什么汉元素,它属于汉服系统中的 “便装”。
“常服”
是古代法定的君臣居家服,并不用于庶民。
觉得需要站在帝王的角度去理解这个词语吗?
现在再用
“常服”
这个概念,
把古代君臣的那种
“常服”
款式搬过来,还是取平常服用的字面意义?
按照记载先秦天子
“常服”
可以用玄端, 唐代君臣 “常服”
可以用襕衫。
上层的
“常服”
有时可以做下层的礼服,
如果取
“常服”
的古意,我们如何选择?如果取字义,现时又无实际意义。
如果取平常穿的衣服,那对于平常不穿汉服的人,这个分类就全部失效了。
若不是每天都穿,哪有
“常服”
的概念,
现在众多概念的乱用就源自于对古代的生搬硬套。
我的规划是
“便装”
,
“正装”
,
“盛装”(隆重型正装),
“礼服”
“礼服”
包含了祭服和婚礼服。
所有系统里面规格最高的是祭服,最华丽的是婚礼服。
当代语境的汉服一词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与蒙古袍、藏袍的命名法则相似。
所以汉服在当代的语境仅为当代服饰,所以不应使用“古代汉服”“当代汉服”之类的遣词造句。
也不应与朝代组合使用,例如“汉朝汉服”“唐朝汉服”
汉服并非是简单的将历代汉族服饰复原出来罗列到一起的概念。
汉服是对过往汉族服饰中原生态美学的综合归纳总结,
去除其中的尊卑、阶级属性,根据实际的穿衣需求重新构造的形态,其穿着视具体的功能、场合而定。
根据当今的社会形态及生活方式,汉服可分为便装、正装、盛装、礼服四大类,
这四个分类涵盖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交、仪式场合的穿衣需求。
【一】 便装
便装一般用于居家、休闲、旅行、户外运动等非正式场合。
款式以求舒适便利,低调朴实。
上衣衣长不过膝,衣袖皆为窄袖,可无袖、半袖及长不过指尖的长袖。
下装有裙、袴两种,二者长短以适度为宜,皆不曳地。
便装一般采用素色或略施暗纹的面料制作。女子发型、妆面、配饰无定式,风格和谐即可。
【二】 正装
正装一般用于集会、宴饮、迎谒等较为正式的场合。
款式具有一定的仪式性,但同时也不失便利性。
款式分袍服及裙装两种。
袍服衣长齐膝或过膝,裙装裙长至脚面但不曳地。
上衣衣袖有窄袖及中袖两种,最长一件袖长至少可以盖住指尖。
正装一般采用素色或略施暗纹的面料制作。
着正装时男子可不加头巾,女子裙装可搭配披帛、香囊等配饰。女子发型、妆面、配饰无定式,风格和谐即可。
【三】 盛装
盛装一般用于重大节日、庆典、寿辰等隆重场合。款式强调仪式性弱化了便利性。
款式分袍服及裙装两种。
袍服衣长至脚面,但不曳地,裙装裙长至脚面,亦不曳地。
上衣衣袖有中袖和大袖两种,最长一件袖长至少需要超出指尖一个手掌的长度。
盛装一般用施有暗纹或有印花、刺绣工艺的面料制作,特殊款式也可以用素色面料制作。
着盛装时男子需要加头巾,
女子裙装可搭配披帛、香囊等配饰。女子发型、妆面、配饰无定式,但风格可以趋于华丽,强调仪式感。
【四】 礼服
礼服一般用于特定的礼仪场合,例如祭祀及婚礼。
款式强调礼仪性弱化了便利性。
款式分袍服及裙装两种。礼服有较为固定的服饰搭配模式。礼服可分为祭服和婚礼服两大类:
1. 祭服
祭服分家祭服和公祭服两种。
其中家祭服用青面皂缘的深衣,戴皂色方巾。
公祭服用皂衣黄裳的冕服,衣冠皆用麻制,冕无旒衣裳无章纹。取“服周之冕”“如王之服”的古意。
祭服是整个汉服体系中规格最高的部分,但风格尚质,不施华饰。男服同服。
2. 婚礼服
婚礼服男女皆用大袖襦裙制,裙长曳地尺余。
男子着婚礼服需加礼冠,女子则需高髻盛饰。
衣裳外层皆用丝制,衣料施以暗纹、印花或刺绣。
婚礼服是整个汉服系统中最华丽的部分,风格尚华,盛饰最多。
汉服对应下的礼仪重构:
这里仅以男子成人礼举例。
男子如进行三加仪式,则初加戎服,再加儒服,终加祭服。如简化为一加仪式,则只加祭服。
初加戎服,表明当时人已经成年,可以拥有参军权。亦可解列为武,即是告诫当事人为人需要勇敢、正直。
再加儒服,表明当时人已经成年,可以拥有参政权。亦可理解为文,即是告诫当事人为人需要仁爱、谦让。
终加祭服,表明当事人已经成年,可以拥有祭祀权。亦可理解为神,即是告诫当事人要对天地、先贤、先祖充满感恩和敬意。
其中戎服对应正装中的某个款式,儒服对应盛装中的某个款式,祭服对应礼服中的深衣。
以上内容尚为大纲草案,还需进一步扩充和完善。
当代汉服的重构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其中多处形式确与文物及古礼不同,这是对应到当代社会形态及生活方式所做出的调整,我们更多的强调汉族一脉相承的美学及服饰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而不是单纯对历史形态、形式的复刻和照搬。
【转贴】 “标准形制” ???? “形制标准” ?????
作者:
吴飞
吴飞,字笑非,号太常。当代儒者,经学家,礼学家。
吴飞长年来身体力行复原古代礼仪服制。“汉服运动”
最早穿汉服的同袍之一。
(1)、正統禮制並不完全排斥時俗。
家禮並沒有照搬周禮,而是貼合了當時的建築、常禮格局。
製作深衣的朱子,對婦人的被子也採取了審慎的態度,並接納了其禮服的資格。
冠禮的服裝也沒有使用周制,而是接納了當時的皂衫、公服。
冠禮傳到明朝,便去掉了皂衫(沒人穿了);
到朝鮮,又出現了笠子(地方特色),這些都是記錄在官方頒定禮書中的。
爲什麽官方禮制也可以容納時俗?
因爲他們認爲周禮的精神已經全部體現了。
所以,當先賢感慨世風日下的時候,他們只是自己倡導正統;而並不希求建立普世的標準。
(2)、正统的流变
只就深衣来说,宋明时代样式迭出。
为什麽?
因为经文不变, 但解释系统在变。
为什麽解释系统会变?
因为时俗在变, 则审美因变……
唐朝多圆领,
故孔疏偏重方领;
宋朝多直领对襟,
故温公、朱子、吴文正皆直领;
明朝则多斜领,
则深衣不容不变!!!!!!!!
你说古人错了吗 ????????
(3)
魏晋画中的曲裾,到宋人那裏就无法描摹了;
同样续衽勾边,在宋人那裏也不能不曲解。
问题是:
如果古人看到了孔子穿过的深衣(而不是出土的那些不标准的个案),那麽他们会立为标准吗?
事实上,
明人已经认识到汉人发髻在后,但他们并不会抛弃乌纱帽。
宋儒见到了古墓衣冠,但还是觉得与今不异。
嘉靖皇帝要求衣不掩裳,但明末依然长衣;
作图说明革带蔽膝大带绶的关系,但并不妨碍朝鲜祭服的变化。
宋朝人知道大带要打结,要加绦;明朝人不知道吗?知道,
但明朝的大带从不那麽做!为什麽?
礼意已经圆满了,其他的不管那麽多;
大凡可疑处,都只是习惯使然。
如果我们看看文物,
从精致的龙袍,到拙劣的小官官服。
本应同样的制度,裁剪却那麽不同。
还要考虑到:
古人所用的尺度不同(如《家礼》用指尺,《会典》用周尺,《深衣考》用钱尺,
而明尺各地与官方也不同),
布匹的宽度不同(二尺二最常见,二尺四制帛,还有一尺五幅的和服似乎就是),
各家贫富不同,
手艺不同,
理念不同(比如如何打褶子,如何加摆).......
如果说古人 尚无绝对标准, 亦不求建立标准。
那我们今天这麽做 是否符合传统呢 ??? 是否对得起古人呢 ??????...........
........所以,我 【作者: 吴飞】 个人的意见是:
1、所谓标準,必须宽泛。因为凡是古人做过的我们都不能否认他们的努力。
2、礼服可以制定宽泛标準,但行礼本在礼意尽。我们希望大家诚心求之。但诚心在乎行礼本有规矩,并不仅仅是礼服得当。如果诚心足够,则礼服缺少又何妨,无汉服又何妨?我看那,能在礼仪活动中,让每个人完事叠好礼服,恭恭敬敬收起来更重要!
3、礼服之外,本当听任时俗。谁愤世疾俗,就先从自己做起。只要不涉嫌胡服,不混淆标準(如以改良充汉服,以常服充礼服),则大家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纔是正道。
所以,
我倡导礼服,
捍卫汉服,
呼唤改良汉服............................
【转贴】 警惕近年来汉服运动的古装化倾向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https://tieba.baidu.com/p/5568345952 ----- 南楚小将琥璟明 (大吧主)
【转贴】 汉服吧中的 各种幼稚的谣言
汉服自古就有
“八字袖”, 汉服吧很多人造谣汉服没有
“八字袖”, 不必理会。
汉服自古就有
“入字底”, 汉服吧很多人造谣汉服没有
“入字底”, 不必理会。
汉服自古就有
“小曲”, 汉服吧很多人造谣汉服没有
“小曲”, 不必理会。
汉服自古就有
“直裾”, 汉服吧很多人造谣汉服没有
“直裾”, 不必理会。
汉服自古就有
“齐胸襦裙”, 汉服吧很多人造谣汉服没有
“齐胸襦裙”, 不必理会。
汉服自古就有
“斗篷”, 汉服吧很多人造谣汉服没有
“斗篷”, 不必理会。
汉服形制自古就没有以
“前中缝” 为形制, 汉服吧很多人造谣必须有
“前中缝”, 不必理会。
汉服形制自古就没有以
“接袖”
为形制, 汉服吧很多人造谣必须有
“接袖”, 不必理会。
汉服自古就有
“宽腰带(腰封)”, 汉服吧很多人造谣汉服没有
“宽腰带(腰封)”, 不必理会。
汉服形制自古就没有以
“布料”
为形制, 汉服吧很多人造谣不能用便宜
“布料”, 不必理会。
汉服形制自古就没有以
“布料不反光”
为形制, 汉服吧很多人造谣不能
“布料反光”, 不必理会。
如果有人吐槽电视剧中没有汉服,事实上,电视剧中很多都是汉服,不必理会这些人的无知造谣。
如果汉服商家包邮,送发簪之类的,不代表商家就没有汉服。这不是判断汉服的标准,不必理会。
如果汉服商家图片模特化着浓浓韩式妆容的话,不代表商家就没有汉服。这不是判断汉服的标准。
如果汉服商家入驻天猫/京东,不代表商家就没有汉服。这不是判断汉服的标准,不必理会。
汉服形制自古就没有说:“山寨不是汉服”,如果以
“山寨谬论”,结论:现在同袍们穿的都不是汉服,
因为现在同袍们穿的汉服都是
“山寨”
中国以前的汉服。“山寨”
不是判断汉服的标准,不必理会。
汉服吧很多人抛下一句
“影楼装”
就消失, 心虚有鬼 不提任何
“证据”
“理由”,不必理会 汉服吧这些人胡说八道。
汉服吧很多人抛下一句
“影楼装”
就闪人, 心虚有鬼 不提任何
“证据”
“理由”,不必理会 汉服吧这些人胡说八道。
汉服吧很多人抛下一句
“影楼装”
就失踪, 心虚有鬼 不提任何
“证据”
“理由”,不必理会 汉服吧这些人胡说八道。
汉服吧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
“汉元素”,盲目胡乱无知瞎用
“汉元素”
一词,不要人云亦云。
必须要正确知道
“汉元素”
和
“汉服时装”
本质上的巨大差别,才不会以自己的 无知来误导同袍。
汉服吧很多人
“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
造谣说:没有
“改良汉服”,
事实上,同袍们现在穿的 基本上都是 “改良汉服”。
【转贴】 汉服 “大杂烩” ,“断点续接” ,“清代汉族服装” ???
部分同袍认为汉服形制必须统一
, 否则就是 “大杂烩”。
以少数民族为例,各个少数民族的服装亦并非统一,
仅苗族服饰就不下百中,藏袍、蒙古袍也因地理而格式也各异。
这是因为很多同袍
“把汉服和古代汉族服饰画上等号”
了,
因此才会疑惑 :“要复兴哪个朝代的服饰,还是历朝历代大杂烩?”;
如果把汉服看成是
“现代汉族人的民族服装”
根本不必
“庸人自扰”纠结于此。
如此现代汉服才能
“百花齐放,多姿多彩”,汉服根本无须统一,
现代汉服只要根据场合需要,做到分类归纳即可。
还有部分同袍认为汉服要
“断点续接”:
如果真正要
“断点接续”的话,实际上他们只有
2 个选择:
考虑主观的 他们应该选:“东汉末期”,考虑客观的 他们应该选:“民国”。
“清代汉族服装”的话题,一直有争论,从来没停止,
还有就是“北魏、北齐、辽国等政权下,汉族人的服装是汉服吗?”等等,
这也是源於很多同袍
“把汉服和古代汉族服饰画上等号”
了。
同样,
同袍们也必须要记得 :汉服复兴所说的汉服指的是 : “现代汉族的民族服装”!!!
请务必记得应该把汉服看成是 :“现代汉族人的民族服装”!!!
如此,同袍们就完全不必
“庸人自扰”
纠结于
“不是问题的问题”了。